一个牺牲在一线的市委书记,留下这几样遗物
杂说啊
2024-12-25 15:53:10
1994年7月,锦州市迎来持续性暴雨,在多日大雨的侵袭下,大凌河、小凌河、饶阳河三河水位猛涨,河堤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河堤决口,全市300多万百姓的生命财产都将遭受惨重损失,防洪形势非常严峻。
7月13日当天,锦州市市委书记张鸣岐赶回锦州市区,坐镇防汛指挥部指挥防洪工作。
晚上八点过,瓢泼大雨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张鸣岐内心担忧不已,于是他当即决定亲自前往汛情最严重的大凌河凌海市河段查看汛情。
那里有好几个村镇被洪水围困,只在指挥部指挥救灾张鸣岐不放心。
张鸣岐冒着大雨赶到凌海市时,已经是晚上十点过。
在听取了凌海市委书记的汇报后,张鸣岐又要连夜赶往汛情最凶险的几处河段去检查防洪工作。
当地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领导一听张鸣岐要以身犯险,都纷纷发声劝阻。他是洪区最高领导,大家认为他的安危事关抗洪大局,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
“不去一线检查我不能放心。”
张鸣岐一句话拒绝了所有的劝阻,马上驱车赶往汛情最严重的地方。
车子经过大凌河公路桥时,张鸣岐下令停车查看汛情。
只见桥下浊浪滔天,随行的水利专家估计,河水的流量这时已经达到每秒1万两千立方米,完全是灾难级别的流量。
张鸣岐神色严峻,他问随行的凌海市市委书记:“河堤最容易决口的地方在哪里?”
“凌海市北尤山子村一带。”
“走,去尤山子村。” 张鸣岐就是要去最危险的地方督战。
14日零点时分,张鸣岐等一行十一人赶到了尤山子村外围。
就在张鸣岐等人到达村外时,村东面的大凌河堤再次决口,洪水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而来。
一下子,十一人被冲散在洪水中,彼此失去了联系。
等解放军乘着橡皮艇赶来救援时,十一人只救起八人,张鸣岐等三人被无情的洪水冲走。
到7月17日,锦州地区的洪水终于退去。
正当锦州市民庆幸政府组织抗洪尽心尽责,没有让锦州遭受重大损失时,一个噩耗传来:组织抗洪的最高领导张鸣岐,在抗洪一线以身殉职。
张鸣岐出殡那天,锦州市民万人空巷。
市民扯出的一个横幅上写着:“黄流浊水,无损洁白之身;青天白云,永记清官忠魂。”
张鸣岐殉职后,军分区书记陪同他的夫人去这处住所收拾他的遗物,房间里除了一些文件和书籍,就只有几件日常换洗衣服,还有一双下乡走访时常穿的布鞋。
房间里最值钱的物件是一台电冰箱,这是张鸣岐的夫人为方便他一个人吃饭,在他殉职前一个月专门给他买的。
冰箱里除了两袋方便面,还有几个白梨。
张鸣岐的夫人上次来看他的时候给他买了些白梨,他到殉职的时候还没有吃完。张鸣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