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8岁少女被拐卖到农村,婚后她多次逃跑,但都被抓了回来,最终她被迫接受命运,没想到多年后,她竟成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她的经历还被拍成了电影,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年夏天,刚满18岁的郜艳敏外出打工,初到外地她就遇到一个帮忙介绍工作的“好心人”,对方说,有个地方不仅工资高,待遇也很好。 天真的郜艳敏就跟着那位“好心人”来到了一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村庄,然后她亲眼看着“好心人”将她以2700元卖给了当地的一个比她大6岁的羊倌。 当意识到不对的时候,郜艳敏是想跑的,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再加上村民的监视,她每一次逃跑都以失败告终。 每次被抓回来后,郜艳敏面临的都是更痛苦的折磨,丈夫一家只把她当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其他的他们根本不在意。 郜艳敏整日里吃不饱穿不暖,有时候还要承受丈夫醉酒的怒火,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了一年又一年。 不过她始终没有放弃希望,慢慢的,她逐渐适应了村里的生活,学会了当地的方言,还赢得了一些村民的信任。 几年后,村里的小学面临教师短缺的问题,郜艳敏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请缨担任教师,她负责教授多个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等。 尽管村民不好,但孩子是无辜的,郜艳敏是真的在用心的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时间长了,学生们也都喜欢上了这位老师,亲切的称呼她为“郜妈妈”。 后来,郜艳敏的故事开始引起外界关注,2006年,她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 2009年,她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进一步扩大了她的知名度,丈夫也因此不敢在随意打他,村民也可以尊称她为“郜老师”。 不过慢慢的,一些村民开始质疑她,有人抱怨她不再专注于教学工作,甚至怀疑她贪污了外界给村子的捐款。 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郜艳敏却表示,其实她从来就没有收到过捐款,就连《嫁给大山的女人》剧组给村里修路的承诺,也没有兑现。 他们利用了郜艳敏的经历,但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实际的帮助。 2015年,情况变得更加糟糕,郜艳敏与一些村民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这次冲突让她情绪濒临崩溃,她感到自己多年来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华夏郜氏宗亲会"介入了此事,他们在当地政府门前进行了“千人大请愿活动”,希望能够给郜艳敏转正。 尽管面临种种压力和质疑,郜艳敏仍然坚持着她的教育工作,她认为,教书育人是她能为这个村庄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每天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她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其实郜艳敏是有机会离开这个地方的,但她为了孩子们选择留了下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学习! 对于郜艳敏的经历,你们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文案内容和图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1994年,18岁少女被拐卖到农村,婚后她多次逃跑,但都被抓了回来,最终她被迫接
依秋聊趣
2024-12-25 16:44:11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