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家前国务卿基辛格这样说道 “唯有毛泽东能写出这样的碑文,他的决策常令人敬佩不已!” 1973年2月,基辛格从美国飞往中国。那天,周恩来总理与他在北京的国宾馆会面。会谈进行得相当顺利,夜幕降临时,周总理突然向基辛格透露了一则重大消息。他告诉基辛格,毛泽东主席邀请他与同行洛德先生前去会面。 基辛格虽然事先没有准备,但他立即整理好行李,带着洛德一起坐上了一辆陈旧的汽车。车子行驶在寂静的北京街头,越过街道,穿过一座座红墙大门,进入一片传统的中式建筑群。 终于,车子停在了毛主席的住所。走进这座房屋后,基辛格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满屋子的书,书架上、茶几上,到处都是。与此同时,他也注意到屋里有一位摄影师在忙碌着。毛主席似乎已经注意到基辛格的到来,开口打破了沉默。 毛主席开玩笑地提到自己“看起来还不错”,接着又言辞幽默地提到“上帝给我发了请柬”。基辛格虽然对此有所疑惑,但很快便被毛主席的风趣与直率所吸引。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毛主席谈及了美国历史上的两位总统——哈里·杜鲁门与林登·约翰逊的去世,基辛格也从毛主席的话语中意识到,随着这两位总统的去世,美国对中国和越南的政策也在发生改变。毛主席提到,过去中美双方曾是敌人,如今则已开始建立友好关系。 谈话的氛围轻松而不失严肃,毛主席进一步强调,双方应避免虚伪与阴谋,要真诚地相互信任。他补充道,美国可以放心,绝不会有间谍活动,文件可以随意放置,不必担心被窃取。 不久后,基辛格问道:“听说您在学习英语?”毛主席幽默回应,提到自己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词汇,如“纸老虎”之类。屋内顿时传来一阵笑声,基辛格也跟着笑了起来。 直到日后,他才真正理解“纸老虎”一词的深刻含义——它既可以指代国民党,也可以形容帝国主义的虚弱。 1973年11月,基辛格再次访问中国。这次与首次访问相比,基辛格显然更加熟悉了中国的外交环境,氛围也变得轻松许多。 与他同行的还有妻子,尽管他们的出现并未引起过多关注,毛主席却立刻注意到了基辛格身旁的女性。他一眼看向基辛格的妻子,调侃道:“对比男人高的女人有什么感觉?” 毛主席的随和和幽默风趣迅速缓解了外交场合中可能产生的紧张气氛,也让基辛格的妻子放松了警惕。随后的对话中,毛主席又笑谈起了基辛格同行者的年龄,轻松的氛围让双方的交流更为顺畅。 谈话很快进入正题,毛主席提到中美两国之间当前讨论的焦点——扩张主义问题。周总理简洁地回应:“扩张主义。” 毛主席的反应迅速且直率,指着基辛格问道:“谁在扩张?是他吗?”周总理解释道:“是他开始的,但现在其他国家也加入其中。”毛主席思考片刻后,对美国外交进行一番点评,特别提到美国喜欢“打太极拳”般的外交手段。 尽管基辛格对此表示不同看法,但他也明白,僵持这些问题于事无补,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深入的讨论。这时,毛主席转向了美国国内局势,尤其是水门事件的影响。 基辛格认为水门事件并无大碍,但毛主席却展现了对事件的深刻洞察,他认为这一事件可能对美国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谈话进入到台湾问题时,毛主席明确表达了中方立场:“只要你们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中美外交关系便能顺利解决。”基辛格对此略感压力,他解释说美国不能立即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因为这与国内形势密切相关。他表示,希望能够在1976年之前完成这一过程。 毛主席对此不以为意,他淡淡回应:“这不是重要问题,国际形势才是更关键的。”随后的讨论转向了中东局势,毛主席深入分析了各国的力量对比与弱点,讨论内容更加聚焦于全球战略。 会谈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最终在周总理的提醒下,基辛格与毛主席告别。离别前,毛主席向基辛格转达了他对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问候,并与他简短告别。基辛格深知,这场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外交议题,更涉及到未来国际秩序的深刻思考。 在这次会晤中,毛主席再次强调了他一贯反对核战争的立场,并坦言中国的核能力仅有微弱的“苍蝇”之力。基辛格虽然看似轻松应对,但此次会晤后,美国国内局势的动荡无疑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随着水门事件的发展,尼克松最终在1974年辞去总统职务。 基辛格曾评价毛主席时提到,只有毛主席能够创作出那种具有深远影响的决策和言辞。他特别赞赏毛的决策能力,认为毛的很多举措充满了远见,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做出令外界惊讶的决策。 参考资料:叶绪民主编. 《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