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毛泽东让人感动的五件事,鲜为人知 一、毛主席退礼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武夷山市(前身崇安县)县委书记,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把产量极低的“大红袍”包装了一盒送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可以品尝一下。毛主席虽然平日素爱喝茶,但是如此珍贵的茶叶也感到意外,便委托中办从自己稿费中支取100元给县委寄去,当做自己买的。 没想到第二年,崇安县委又给毛主席寄来了一盒珍贵的“大红袍”,毛主席看到后责令工作人员退回去,并开会做出提议,国家领导机关人员一律不准收礼。 二、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次挂他的标准像 以往党内开会,都是挂毛主席和朱老总的像,但是还从来没有在共公开场合挂尺寸很大的巨幅像。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安排京华美术学院的张振仕,画一幅高6米,宽4.6米的毛主席巨幅像,要在五一劳动节前完成,然后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接到任务后,张振仕惊讶不已,也感觉到非常荣幸,所以他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这幅有巨大意义的毛主席像画好了,工作人员去抬的时候,发现这张像竟然有两吨重,也算是毛主席像中在当时最重的了。 最后经过领导人审核批准后,这幅像不仅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还作为标准照正式发行,根据当时不完全统计,仅“对开张”这一规格的再版就有上百次,发行起七亿张,走入了千家万户。1964年由于张振仕教授年纪大任务重,由王国栋接替他画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这份重任。张振仕教授于1989年退休,1992年离世。 三、“持枪证”上的文字 毛主席第一次摸枪,还是他1911年上学的时候,当了一名普通的列兵,每天也只是射击训练。但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位顶尖的军事天才,除了在井冈山时拿过枪,后来再也没有摸过枪,他专注于军事理论研究和创作,让党来指挥枪。 毛主席一生有很多“第一”的殊荣,比如各种会议的代表证是第一号,新中国成立后给他发的持枪证也是“第一号”,上面明确标注,门卫检验放行,还有“机密,随身携带,绝不补发”等字样,但实际上并没给毛主席配枪,所以这张持枪证上的枪号和子弹一栏都是空白。 四、睡在地板上 1961 年,毛主席在参加完广州会议之后,前往武汉进行视察。湖北省委将毛主席安排至东湖宾馆下榻,还特意为其准备了一张高级进口的海绵弹簧床。然而,次日当卫士进入房间时,却惊讶地发现毛主席睡在了地板之上。新来的小卫士不明就里,向李银桥询问后才知晓,原来是毛主席对此事颇为生气,整晚都未曾睡那张海绵床。 省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把相关负责人找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强调毛主席向来有睡木板床的习惯,责怪他们不该安排这样的海绵床。自那以后,按照毛主席卫士们传达的要求,但凡毛主席出差,都一律依照其卧室的习惯来安排,只需放置一张木板床即可,其余的被褥、枕头等物品,则均由卫士们从北京带过去,除此之外,还有满满一大箱子的书,也是卫士们从中南海原封不动地随身携带来的。 地方的同志们得知此事后,内心深受触动,感动之情难以言表。他们深知毛主席一向节俭,却未曾料到在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之后,毛主席依旧保持着如此质朴的生活作风,这无疑让他们对毛主席更加敬重与钦佩。 五、第一个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 1956年4月,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央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期间秘书把一份准备好的倡议书地上来,毛主席看后,第一个在上面签字。原来,这是一份《倡导火葬》的倡议书,此前毛主席就开会和他们讨论过,领导人要以身作则。 在中国人心中,土葬是几千年的传统,老祖宗讲究入土为安的,但作为共产党人,大家理应接受火葬,减少耕地浪费。毛主席卡签字后,朱德和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等等领导人挨着签字。 这份倡议书指出,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寄托哀思应该以恰当的方式,火葬不占用耕地,不需要棺木,丧事简办,此倡议书凡是签了名的,死后一定要按此要求办。 毛主席第一个签名,这份倡议书也极大推动了中国的殡葬改革。但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提议把毛主席遗体永久保存下来,并建立了毛主席纪念堂,让全国人民和后代人可以瞻仰毛主席遗容,这也是人心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