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墓葬,冠名拳法,后世对孙膑的各种纪念 孙膑作为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不仅为后世提供了数场著名战例,还留下了沿用千年的《孙膑兵法》。正是由于孙膑的杰出贡献,后世才会通过各种方式纪念这位做古千年的人物。 孙膑墓是后世纪念孙膑的集中场所。孙膑的归葬地在如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箕山蓁zhēn孙花园村东北500米的向阳河畔。实际上,这座墓葬的建立时间、建立过程并没有详细的正史记载。但是,在当地却有相关地方志和碑文记录。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墓葬的由来。孙膑晚年辞官后,在此处修建了一处花园,并在里面著书立说。齐威王时常派人去探望孙膑,因此在花园旁边修建了一座驿馆供官员休息。孙膑辞世后,齐威王下令将孙膑葬在驿馆旁边,前往吊丧的官员也多在驿馆休息。佛教传入后,驿馆旁边还修建了一座驿城寺,后改名为亿城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孙膑后人还在墓葬旁边修建了一块“膑墓址深邃”的石碑,再次确认了孙膑墓的位置。后世为了纪念孙膑,不断扩建墓葬规模。截至目前,孙膑墓已经占地600平方米,并被确认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这些做法,都是后世对这位杰出军事家的缅怀。 另外,后世还将一种流行于山东地区的外家拳法冠上孙膑的名字。这种拳法,以大开大合、以攻为守为特色。不仅如此,拳法的脚步动作虚实结合,常常以蹲走为主。因为练习这种拳法的人多穿长袖,所以也称为“长袖拳”。由于“长袖拳”以虚实结合为主,又注重上半身的技巧,所以被后人认定为孙膑创造。大家认为孙膑被庞涓陷害,不得已创造了这种下身蹲走、上身积极进攻的拳法。不仅如此,拳法虚实结合、以攻为守也符合孙膑作战的特点。因此,后人都将这种拳法称为孙膑拳。2011年,孙膑拳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孙膑拳究竟是否是孙膑所传,这都是后世纪念孙膑的一大方式。 参考资料 刘正杰.战国名将孙膑与“孙膑拳”的创立[J].兰台世界,2013(33):147-148. 徐雨.孙膑故里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1992(05):121-122.
重修墓葬,冠名拳法,后世对孙膑的各种纪念 孙膑作为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不仅为后世提
浩然说文史
2024-12-26 20:30: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