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用obsidian?|这两天,配合客户做产品调研,有个问题印象深刻。

王智远吖 2024-12-27 12:58:37

我为什么用obsidian? | 这两天,配合客户做产品调研,有个问题印象深刻。他说:笔记软件那么多,你为什么长期用Obsidian,或像Notion这样的产品? 我的回答是,市面上生产力工具确实多得数不过来。记得我调研并实际使用过的就有 67 款,不少软件还在测试阶段,甚至加上 AI 能力后都还没正式发布。 这些工具表面上各有创新,本质上是在整合「空间、地图、任务」三大能力;我认为,笔记软件可分三种形态:模块化笔记、双链笔记和可视化笔记。 模块化笔记(Block-based Notes)是Notion提出的,在它的设计里,每条笔记都是一个模块(block),每个模块能承载各种信息,比如文字、图片、网页、视频,甚至第三方工具。 Notion亮点在于对「模块」的理解:一句话可以直接划出来,生成一个新文档。这点看起来简单,但很多产品模仿时都没做到位。 另一个是表格功能,它把表格分成普通表格和database(数据库)两种,数据库还能多视图切换,这种小细节,才是生产力工具的精髓。 双链笔记,很多人都不陌生,像飞书、钉钉文档都支持块引用、块嵌入。但双链真正价值,是信息之间的动态关联。 Roam Research的创新在于,笔记所在的空间,应该看做是一个网盘,你的所有信息、文件不仅能存储,还可以做节点式管理。 换句话说,就是从记忆存储转向网络化思维。目前来看,只有Obsidian能做到这点;就算加了AI的 Notion,也还是缺乏信息自下而上结网的能力。 至于可视化笔记,可以理解为双链和模块化的升级。所有内容像搭积木一样,自由放到一个画布上。 画布有两种工具,一种有画笔,适合设计师或者画家,比如:Muse;另一种更适合文字处理,比如:Heptabase 和Scrintal,用卡片记录和连接想法。还有些进阶版,比如百度的「自由画布」。 不论如何进阶,笔记产品或生产力工具的最终形态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为用户提供一块空间,让他们完成完整的任务。 具体来说,就是「空间、地图、任务」。 空间:像网盘一样,用于存储;地图:类似双链笔记,帮助用户在信息之间建立连接。任务(项目):以时间为主线,将信息串联起来。 所以,第四种笔记形态是什么?有了AI后,很快就出来了。感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如何用3个文件夹管理600万字?

0 阅读:1
王智远吖

王智远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