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竟亲自到机场迎接,奇怪的是,此人既不是商界大佬,也不是政坛名人,那她凭什么能让蒋介石如此兴师动众呢? 1964年的一天,台北松山机场异常热闹,一架专机缓缓降落,停稳。机舱门打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步履蹒跚地走下舷梯,没想到迎接她的竟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 蒋介石紧紧握住老妇人的手,眼眶湿润,宋美龄则亲切地搀扶着老人。人群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猜测这位备受蒋宋夫妇恭敬对待的神秘女性到底是谁。 原来这位老妇人就是蒋介石的舅母蒋妙月。尽管她既不是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也不是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但她在蒋介石的一生中,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蒋妙月既是蒋介石的族姑,又是蒋介石舅父孙琴风的妻子。说起来,她与蒋介石有两重亲属关系,难怪蒋介石对她如此恭敬有加。 然而,光凭亲属关系,或许还不足以让蒋介石念念不忘。蒋妙月之所以能在蒋介石心中占据如此地位,还因为她在蒋介石跌入人生谷底时,给予过他莫大的恩情。 蒋妙月不仅对年幼时的蒋介石关怀备至,在蒋介石青年时期陷入困境时,也给予了极大帮助。 1913年,蒋介石因参与刺杀大总统袁世凯的心腹陶成章而被通缉,在老家躲避的时候,是蒋妙月冒着极大的风险,让他藏身在自己家中,免于一死。 不仅如此,临行前,蒋妙月还卖掉家中二十亩良田,为蒋介石凑足路费,助他东渡日本避难。此番远走他乡,成为蒋介石日后奋发向上的重要转折点。 蒋妙月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影响了蒋介石的一生。若没有她的帮助,蒋介石或许难逃严厉的政治迫害,更不可能远赴日本,进而遇到他的贵人孙中山。 蒋介石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盐商家庭,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抚养几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蒋妙月虽是舅母,对蒋介石的疼爱却胜似亲娘。 蒋介石成年后,他的父亲已去世多年。家里经济窘迫,蒋介石却心怀壮志,立志要去日本留学。母亲自顾不暇,无力供他上学,蒋介石便找到了蒋妙月。 蒋妙月二话没说,立刻卖掉田产,为蒋介石筹措了路费。就是在舅母的支持下,蒋介石才得以在日本接受新式教育,并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革命同志。 后来蒋介石学成回国,投身革命,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战斗。起义失败后,同党纷纷溃退,蒋介石却誓言战斗到底,最后成了通缉要犯。 在这笔悬一发的时刻,蒋介石回到家乡,再次寻求舅母的帮助。蒋妙月又一次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安危,将蒋介石藏匿起来。 当警察搜查到蒋妙月家中时,她机智地用自己的方式,骗过了官兵的盘查,保住了蒋介石的性命。 然而大难不死的蒋介石深知,久留家乡实在太过危险。于是蒋妙月再次资助蒋介石前往日本,远走他乡避祸。 这一去,蒋介石在异国他乡一待就是数年。期间,蒋妙月还要照顾蒋介石的妻儿老小。尽管自己也是拮据度日,却从不抱怨一句。 对于这位恩重如山的舅母,蒋介石感念于心。后来当上黄埔军校校长,成为国民党的一方之主时,他第一时间就想到回报蒋妙月。 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尾声,战局对国民党十分不利。蒋介石眼看就要撤退台湾,临走前却始终放心不下舅母蒋妙月。 蒋介石几次三番想接蒋妙月一同去台湾,然而高龄的舅母心里始终舍不下故土,执意要留在大陆。 两地分隔,蒋介石魂牵梦萦,思念之情与日俱增。然而由于两岸局势动荡,往来受阻,蒋介石只能把对舅母的惦念深深埋在心底。 1964年,蒋介石的一位旧部、曾经的秘书汪日章回到家乡,偶然得知蒋妙月的晚景凄凉。汪日章的母亲与蒋妙月的丈夫本是堂兄妹,所以他对这位老人家也颇有感情。 思前想后,汪日章决定帮助蒋妙月改善处境。他给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写了一封长信,详细说明了蒋妙月的情况以及她与蒋介石的渊源,恳请政府给予特别照顾。 周恩来阅信后十分重视,当即指示浙江当地负责接待蒋妙月,先把老人家接到上海安顿下来,同时着手与台湾方面联络。 周总理的善意,让蒋介石十分感动。他立刻回复表示感谢,并提出希望接蒋妙月来台养老。 在双方的默契配合下,已经96岁高龄的蒋妙月踏上了飞往台湾的航班。陪伴她的,是女婿王仁和。 当飞机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时,蒋介石夫妇早已恭候多时。他们紧紧拥抱了阔别十余载的亲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宋美龄虽是蒋介石的夫人,却对这位老人家也毫无半分嫉妒,反而关怀备至,时时问询老人的起居,可见蒋妙月在蒋家的地位有多崇高。 蒋妙月抵台后,蒋介石为她在台北安排了住处,悉心照料起居,尽其所能让舅母安享晚年。 两位苦难中相依为命的人,终于又重逢在一起。这份跨越时空的亲情,感天动地,令人动容。 对于当时的海峡两岸而言,蒋妙月可以说是第一个民间交流的使者。在那个特殊年代,她的台湾之行是破天荒头一遭。 没有人料到,素昧平生的汪日章一封家书,会牵起两岸往来的第一根线索;更没有人想到,本已势同水火的双方,会为了一个弱小老妇人而心平气和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