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之奸恶程度暂且不论,其奸臣名声之所以如此响亮,主要有两大缘由。其一,明史在为严嵩立传时,所参考的主要资料为《明世宗实录》与《首辅传》。前者主要编修为严嵩的主要政敌徐阶,后者作者王世贞则与严嵩有着杀父之仇。徐阶在修史时或许尚存一定偏颇,而王世贞则多有抹黑之嫌。其二,明末一些著名戏剧及民间文学,如《鸣凤记》等,对严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此类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影响力不容小觑,甚至连潘美、庞籍等人都能被丑化为白脸奸臣,更何况本就身形不正的严嵩呢。 就正史而言,严嵩的贪婪程度实则远不如徐阶等人。据《明世宗实录》记载,严世藩家被上报有两百多万家财,然而最后实际收入内库的却不到十万。对此,徐阶也只能以财产已散逸、按臣奉诏征之不及等理由草草了事。至于《天水冰山录》所载内容,则更需以审慎态度待之,或可当作小说一读。 实际上,严嵩在正史上名声不佳,还有另一重要原因。自明朝中叶以后,文官集团势力日益强盛,肯一心迎合皇帝的内阁首辅寥若晨星。因此,严嵩、张璁、温体仁等人名声均不佳。而在嘉靖这样聪明且极具手腕的皇帝统治下,严嵩为迎合上意,不可避免背负了诸多骂名。为相二十年,其负面名声积累之深,可想而知。 严嵩与魏忠贤一样,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奸臣,器张跋扈、无恶不作。然而,对于皇帝而言,他们却有着相似的作用。只是严嵩相较于魏忠贤,才情更为出众,其书法造诣颇高。只是在与杨廷和、徐阶、高拱等清流的争斗中,严嵩逐渐迷失了自我。严嵩家中所贪大多为浮财,如金银铜钱、古玩字画、奇珍异宝等。而徐阶则大肆贪占土地,整个松江府几成其领地,并不断向苏州府方向蚕食。这些地区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精华宝地,其土地之价值不言而喻。此外,严嵩手下多为做事之人,如胡宗宪、鄢懋卿、郑泌昌、何茂才等,均为实实在在做事之官,奉命即行。而清流这边,无论是谭伦还是赵贞吉,却多搅浑水之事,名声虽好,却难成实事。此情此景,恰如《走向共和》中翁同龢之形象,大奸若忠,大忠若奸。徐阶手下之人,所言所行,亦多令人不齿。
后三十年看子敬父,可严嵩的拥趸都被打倒了,没有人给严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