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2岁的茅盾出轨23岁的女学生秦德君。不久后,秦德君怀孕,茅盾一把将她搂在怀里温柔地说:“乖,打掉吧,等4年后我攒够了离婚费用,再娶你!”
1928年夏天,著名作家茅盾,为了躲避反动派势力的追杀,只身一人坐上了东渡到日本的游轮。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中国赴日留学生秦德君。
彼时的秦德君,刚刚23岁,长相俊俏、肤白貌美,一双大眼睛更是炯炯有神。这让茅盾对其一见钟情,特别是在得知秦德君小小年纪就参与过“五四运动”后,更是对其心生敬佩,主动找她谈心聊天,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渐渐地,两人逐渐熟络起来,秦德君更是被茅盾的幽默所吸引,很快坠入爱河,与其开始了一段甜蜜的同居生活。
那段时间,秦德君白天去学校上课,茅盾则留在家中潜心创作,一有时间就会亲自为秦德君准备可口的午饭;到了下午,俩人又会一起去看电影,漫步在樱花树下,享受难得的独处时光。
虽然俩人没有夫妻的名头,但已经成为了大家眼中名副其实的“小两口”。听说,就连鲁迅先生还曾亲切的称呼秦德君为沈太太(毕竟,茅盾原名就叫沈德鸿)。
在甜蜜感情的滋润下,1928年12月,秦德君怀孕了。可当她满心欢喜的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茅盾时,事态却突然急转直下。
只见茅盾听完后,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沉默良久后,才低声说道:“把这个孩子打掉吧,乖!我现在还忙着写作,无暇顾及这些私事!”
听到这句话,秦德君不免有些失落。但考虑到茅盾的工作性质特殊,再加上俩人的生活本就拮据,为了避免茅盾因为孩子的到来而进入创作瓶颈期,秦德君还是照做了。
时间一转来到1929年冬天,“三·一五”事件爆发后,日本内阁开始不断迫害在日中共进步青年,看着身边朋友一个接一个的被折磨死,茅盾害怕极了。为了躲避内乱,他便带着秦德君回到了上海,暂住在一位朋友家。
好巧不巧,刚回到上海没多久,秦德君再次怀孕。本以为这次茅盾会答应留下这个孩子,可谁承想,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居然面不改色的说道:“乖,打掉吧,我有一个原配妻子,等4年后我攒够了和她离婚的费用,就娶你!到时候咱们再生孩子也不晚!”
什么?自己爱了这么多年的男人居然是有妇之夫?这让秦德君怎么能接受?她气愤的质问茅盾,为什么不早点告诉自己真相。
然而,茅盾却倒打一耙,装作受害者的样子,可怜巴巴的诉说起自己的悲惨身世。
原来,茅盾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在万恶的旧社会,母亲为了抚养他长大,可谓是受尽磨难。也许是茅盾懂得母亲的不容易,对于母亲的意愿,他从不忤逆。在这样的背景下,1917年,茅盾受母之命,和有着婚约的孔德沚结婚生子。
可茅盾和孔德沚根本不是一路人!彼时的茅盾,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进步青年,相比之下,孔德沚却是个十足的传统女性,裹小脚、大字不识一个、甚至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这让茅盾对这个妻子多有不满,甚至对外根本不愿意提及她。
听到这番狡辩,秦德君的情绪有了些许好转,这才答应打掉孩子,耐心等待茅盾处理完家庭琐事。
然而,好景不长。不知从何时起,茅盾和秦德君的不正当关系居然传到了原配孔德沚耳朵里。对此,孔德沚可谓是大发雷霆,甚至直接找上门来,威胁矛盾到:“我们是不可能离婚的,婆婆绝对不会同意!你趁早死了这条心吧!”
也不知道是不是害怕母亲追责,茅盾看到这一幕,居然直接站到了孔德沚这一边,对秦德君提出分手。
这个消息对于秦德君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她想不明白,明明自己付出了一切,甚至为他两次打掉孩子,可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绝望中,她服下安眠药自杀。万幸被人发现,并被及时救了回来。
等到她终于康复出院,却意外得知,茅盾已经带着全家搬离了上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虽然接下来的日子里,秦德君一直在努力工作,试图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但她的内心始终没有忘记茅盾。为了纪念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她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了小说里,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对茅盾的爱。
只可惜,对于茅盾来说,秦德君只是个过客。甚至当茅盾被问及是否要在回忆录中提及秦德君时,他依旧给出了否定回答,仿佛这个人从未存在过……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