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中,痛失南京的老蒋绝望地对汤恩伯说:“打仗我不如毛泽东,写诗也不如他,但

蜀山史道 2024-12-31 20:41:33

渡江战役中,痛失南京的老蒋绝望地对汤恩伯说:“打仗我不如毛泽东,写诗也不如他,但有一样,他不如我。”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国内的形势仍然复杂。1945年,蒋介石主动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会谈,目的在于共商国家的重大问题和未来方向。43天的会谈最终促成了双方签署《双十协定》,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标志着国共两党努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一次尝试。   到了1946年1月,国内政治形势需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政策,因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五项重要协议,涵盖和平建国纲领、政府改组、扩大国民大会代表名额、修改宪法草案以及军队整编等内容,旨在瓦解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并阻止其内战政策的继续。   然而,国内的和平氛围未能持久。不久后,全国内战爆发,蒋介石开始实施全面进攻战略,试图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政治争端。蒋介石在占领张家口之后,迅速下令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并计划在苏北地区结束战事。但是,当他调集军队在临沂地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华东主力决战时,却以重大损失告终,国民党军队在此次决战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此后,国民党军队接连在各个战场遭遇失败,两年内有264万官兵被歼灭。尽管国民党不断招募新兵,但兵力和士气急剧下降。1948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转为重点防御策略。接下来的辽沈战役中,战略要地锦州被人民解放军重围,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近47万官兵被歼灭。   平津战役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的危机。蒋介石下令傅作义南撤,但傅作义拒绝执行。1949年1月,傅作义选择接受改编,北平城随之和平解放。同时,蒋介石在徐州部署了60万重兵,试图保卫南京。然而,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再次因战略战术失误和军心涣散遭受重大挫败。   1949年4月,苏醒的春风吹拂着金陵古城,但弥漫在南京街头的却是一片战争阴霾。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虽然蒋介石还负隅顽抗,但广大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彻底失望。   就在民心尽失之时,我党领袖毛主席却以无比的智慧和魄力,洞察了蒋介石的种种企图。数月前,他便开始部署渡江作战,誓要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一时间,人民解放军各部严阵以待,静候主席号令。而在敌后,我党地下情报人员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此刻,蒋介石尚不知大势已去。他将黄金、美钞等财宝尽数运往台湾,又调集重兵驻扎长江沿线,妄图负隅顽抗,阻挡解放军的前进步伐。对于手下3个伞兵团,蒋介石更是视若珍宝,寄予厚望。在他看来,御林军无疑是他最后的护身符。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4月13日,奉命开赴台湾的伞兵三团,竟在团长刘农畯的带领下起义,直接驶向连云港的解放区!消息传来,蒋介石勃然大怒,恨不得把刘农畯碎尸万段。可惜覆水难收,伞兵部队的倒戈,如同一记重拳,击碎了蒋介石最后一丝侥幸。   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义无反顾,发起了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   军报急电传来,国军长江防线被突破,南京危在旦夕!蒋介石大惊失色,曾经许诺的"长江天险"如同纸糊的城墙,经不起解放军的炮火洗礼。21日,蒋介石痛失南京。面对昔日心腹汤恩伯,他万念俱灰,由衷感慨:"打仗我不如毛泽东,写诗也不如他,但有一样他不如我——不如我'累'啊!"   蒋介石自称"一生为国为民操劳",其实何尝真正为民着想过?他只知道镇压异己,把国家引向灾难的边缘。而如今,面对如日中天的人民力量,他仍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穷凶极恶。   在各条战线上,国军节节败退。而蒋介石却如惊弓之鸟,疑神疑鬼,寝食难安。无论在南京、上海,还是重庆、成都,他都感到处处充满危机。国民党的统治,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眼看就要轰然倒塌。   穷途末路的蒋介石,最终只得仓皇逃往台湾。

0 阅读:9935
评论列表
  • 2025-01-02 10:28

    毛泽东是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这一条应该写在最前面。

  • 2025-01-03 19:54

    毛主席是中国几千年伟大军事家,接年几万被迫离开根据地,长途跋涉艰苦卓绝,仅仅用十四年经历对外战争和解放战争,完全取得胜利

  • 2025-01-05 00:47

    太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