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时周总理问毛主席:“礼炮鸣几响呢?”毛主席沉思片刻说:“就鸣二十八响吧。”开国大典时用54门大炮,齐放28响。 世界礼炮的鸣响惯例通常为21响,但毛主席不是按照“国际惯例”来,我们鸣放28响是中国共产党28年以来的浴血奋战,无数英雄烈士壮烈牺牲换来的。这就像中国的海防边境是十二海里一样,我们自己说了算。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交流不仅限于外交事务。 这些对话中有一件事情引起了尼克松的兴趣,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礼炮的数量为何是28响。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多年,在国宾馆的散步时,尼克松向周恩来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告诉周总理,自己曾经听到过无数关于这个问题的猜测。 他表示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并且通过阅读大量关于毛泽东的资料,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苏联分析人士曾提出,28响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有28位重要的功臣,他们团结在毛泽东周围。 而英国媒体则认为,这28响可能和毛泽东的个人感情有关,尤其是他与妻子杨开慧的关系。 杨开慧在16岁时便与毛泽东结为夫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16岁被称为“二八少女”。 然而,尼克松的解释似乎更接近真相。 在他看来,28响礼炮实际上象征着“毛泽东”三个字恰好有28笔。 他指出,这28响礼炮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名字的象征。 周恩来听后,稍显惊讶。 他表示,尼克松的看法很有深度,但这个解释并不完全准确。 周恩来补充说,毛泽东的名字原本是28画,但由于中国进行了汉字简化,现在毛泽东的名字只有17画了。 事实上,毛泽东与28响礼炮的关系可能更加复杂。 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曾与谭政谈到过“二十八”这个数字。 毛泽东提到,自己和谭政的名字都正好有28笔,而“共产主义”一词中的“共”字也由“廿”和“八”组成。 他自己曾使用过“二十八画生”这一笔名,正是暗合了共产党和“共”字的象征意义。 毛泽东似乎在这一数字中看到了更深的象征意义。 2月21日,尼克松终于与毛泽东见面,在中南海的游泳馆内进行了长达70分钟的会谈。 然而,在这次会面中,尼克松并未再次提及自己关心的28响礼炮的问题。 直到回国后,他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向毛泽东请教这个问题的机会。 礼炮这种礼仪形式历史悠久,最初源自中世纪欧洲。 传说中,奥格斯堡的城市守备军为迎接凯旋的皇帝,决定鸣放100响礼炮,但一位年轻的炮手不慎多发了一响,变成了101响。 这个意外的礼炮响声成为了后世重要庆典中礼炮数量的标准之一。 17世纪时,英国皇家海军规定当英国军舰停靠殖民地时,当地必须鸣放21响礼炮,而英国则回礼7响。 其中21响象征着对英国的最大敬意,而7响则代表了最基本的礼遇。 19世纪后,礼炮制度发生了变革。美国总统杰斐逊提出,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应享有与其他大国平等的外交礼遇。 至19世纪末,迎接国家元首的礼炮仪式中,21响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而对于不同级别的外宾,礼炮响数有所调整。 1949年,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会议中决定使用“54门礼炮、28响”的特殊方案。 54门礼炮代表了中国54个民族。 28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奋斗。 此外,这一礼炮方案在技术上经过了精心设计。 每门礼炮的装药量和发射角度都经过严格的测试,礼炮的发射间隔被精确设定为3秒,整个礼炮过程共持续84秒。 开国大典当天,天安门广场上的54门礼炮在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瞬间同时鸣响。 此外,中国海防边境的规划也令人注目。 1958年,中国政府宣布中国的领海为12海里。 在那时,国际海洋法普遍遵循的是3海里的领海界限,这一标准最早由西方列强于19世纪设定,基于当时岸防炮的射程。 然而,岸防炮射程的不断延伸,3海里的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各国对领海安全的需求,尤其是对于中国等国家而言,3海里显得过于狭窄。 1958年,台湾当局与美国联合在金门附近活动,甚至宣布要向大陆发起挑衅。 当时的国际法规定,3海里以外的海域属于公海,中国若要采取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遵循这一国际习惯法。然而,毛泽东与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和著名法学家倪徵燠等人讨论后,决定通过修改领海范围,提升中国的海上防御能力。 倪徵燠建议将领海范围调整为12海里。 毛泽东决定以12海里的距离作为中国新的领海界限,并要求立即发布正式声明。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正式发布,宣布中国的领海为12海里,外国船只与飞机未经批准不得进入这一海域。 美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并威胁称将采取行动捍卫其在该区域的“自由航行”权。 美国与台湾的联合舰队试图在中国设定的12海里领海内进行活动。 毛泽东下令仅在12海里内的台湾舰船上开火。 中国的炮火精准打击了蒋中正政府的舰船。 参考文献:[1]李康强(整理).争做民族团结标兵[J].中国出入境观察,2019,0(10):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