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7年,宝亲王弘历和富察氏大婚,王府喜气洋洋,亲眷纷纷祝贺,一位试婚格格行礼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02 19:17:49

1727年,宝亲王弘历和富察氏大婚,王府喜气洋洋,亲眷纷纷祝贺,一位试婚格格行礼时,富察氏心中猛地一震……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乾隆帝的治国之才和文化艺术的成就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皇帝之一。 与他政治成就齐名的,还有他对发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深情厚谊。 这位温婉贤淑的皇后,不仅是乾隆的伴侣,更是他一生不可磨灭的挚爱。 富察氏出身镶黄旗,父亲李荣保和弟弟傅恒都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尽管出身高贵,但她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性格温婉谦和,不骄不躁。 史料记载,她生活简朴,与其他嫔妃不同,从不追求华贵的装饰,而是用普通的通草绒花点缀自己,展现出一种清丽脱俗的气质。 1727年,正值宝亲王弘历大婚的喜庆日子。 府邸上下喜气洋洋,前来道贺的宾客络绎不绝。 作为"试婚格格"的噶哈里,怀着忐忑的心情,随着一众王府女眷,来到新娘富察氏面前行礼。 她低着头,用余光偷偷打量着这位新主母。 富察氏端庄秀丽,举止得体,看上去颇有大家闺秀的气度。 噶哈里心中五味杂陈,既羡慕富察氏能堂堂正正地嫁给心爱的人,又担心自己会因此失宠。 但她还是恭敬地行了礼,轻声道:"恭喜王爷,恭喜福晋。" 语毕,抬眼望向富察氏,两人目光交汇,却又似有默契地避开了... 其实,噶哈里和乾隆的缘分,要追溯到三年前。 那一年,14岁的噶哈里有幸被选为宝亲王的试婚格格。 初见乾隆时,她心如鹿撞,面颊绯红。 年轻的宝亲王也被她的美貌和温柔打动,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在府中没有正室的日子里,噶哈里独享宠爱,可谓恩宠甚隆。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大婚在即,噶哈里不得不面对现实,她终究只能屈居侧室之位。 富察氏过门后,与弘历感情深厚,事事以丈夫为重,同时对公婆也尽心孝顺。 她每天为太后请安、奉膳,恪守作为儿媳的本分。 她与其他妃嫔相处和睦,从不因受宠而争宠,始终保持宽容与谦让的态度。 这种与世无争的品性,让她在后宫这个勾心斗角的地方独树一帜,成为弘历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侣。 富察氏与弘历成婚后,两人育有两子两女。 家庭的完整曾为两人带来幸福与希望,但这份美满却随着子女的夭折逐渐被打破。 乾隆三年,皇长子永琏因病去世,年仅九岁。 永琏是被乾隆寄予厚望的储君,他的早逝让夫妻二人倍感痛心。 几年后,皇七子永琮的出生再次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期待。 但未满两岁的永琮因出天花而去世,这接连的丧子之痛,使富察氏悲痛欲绝,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积劳成疾。 乾隆十三年,皇太后东巡时,富察氏不顾身体的虚弱,坚持陪伴随行。 长途跋涉的劳累使她的病情急剧恶化。在归京途中,她于济南病逝,年仅37岁。 这场突如其来的离别,让乾隆帝陷入无尽的哀痛之中。 富察氏的离世对乾隆来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空洞,从此,思念之情如影随形,无论何时何地,妻子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为了怀念亡妻,他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举措。 她逝世的青雀舫,被乾隆命人拆解并搬入皇城,以便随时睹物思人。 长春宫作为富察氏生前的住所,也被细心修葺,保持原貌。 富察氏的丧礼规格被提升至空前高度,乾隆命全国守孝百日,不剃发、不嫁娶,以示全国同哀。 嘉庆元年,乾隆86岁,已退位成为太上皇的他,亲自带着新任皇帝嘉庆前往富察氏的陵前祭拜。这是他最后一次亲临她的墓地,距离她离世已整整48年。 在坟前的松柏下,他写下最后一首怀念她的诗,并在诗后注释道,“富察氏离开我已有48年,让我不堪追忆。”即便年逾八旬,他对亡妻的爱依然未减。 说起噶哈里的出身,实在算不上高贵。她的父亲不过是正黄旗包衣,也就是皇室的奴仆。正是因为这个身份,她才有机会被选为试婚格格。 但是,当女儿被召入宫的消息传来时,噶哈里的母亲却喜忧参半。 一方面,能与皇家结缘,母女二人都感到无上荣光;但另一方面,听闻历来试婚女眷的凄惨命运,母亲又不免替女儿担忧。 她叮嘱女儿要谨言慎行,努力讨得王爷欢心。噶哈里牢记母亲教诲,处处体贴乾隆,两人感情甚笃。 曾几何时,噶哈里以为这段恋情可以天长地久,岂料富察氏的出现,如一道晴天霹雳,将她的美梦击得粉碎。 新婚燕尔,噶哈里只能强颜欢笑,眼睁睁地看着心上人携手他人步入洞房......往事回首,不堪回首。 而今,她的生命终结于乾隆登基前夕,年仅20几岁,就这样香消玉殒了。噶哈里走得决绝,却给乾隆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悔恨。 就在她去世两个月后,乾隆登基,成为一国之君。他没有忘记这位曾经的恋人,破格将她追封为哲妃。 在别人看来,这已经是极高的殊荣了,但在乾隆心中,噶哈里的地位却难以用封号衡量。 十年后,乾隆再次打破祖制,以噶哈里生育皇长子有功为由,将其追封为皇贵妃,并赐谥号"哲悯"。在满语中,"哲"意为纯洁,"悯"意为悲悯,寄托了乾隆对爱妃的缅怀之情。 此举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乾隆却希望以此表达自己对噶哈里的怀念和歉疚。

0 阅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