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突然收到了一笔2000美元的汇款,他看了一眼汇款地址写着:中国南京,不禁泫然泪下。
1946年6月的德国街头,阳光洒下,只见一位刚从同盟国去纳粹化审查中被证实无罪、重获自由的男人,拖着略显沉重的脚步,缓缓走在路上。他身穿一件旧西装,衣角已有些磨损,领口微微敞开,领带松松垮垮地耷拉着,往昔的意气风发早已不见踪影,如今只剩下满脸的沧桑与疲惫。 这时,他不过是西门子公司里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员工,每日淹没在堆积如山的文件和琐碎事务之中,忙忙碌碌,只为换取那微薄得可怜的薪水。下班后,他回到西门子城那间狭小逼仄的房子,抬手推开门,昏暗的光线立刻透了进来,屋内的陈设简陋至极,仅有几件破旧的家具,寒酸感扑面而来。 没有人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正是当年南京大屠杀中救下 25 万中国人的约翰・拉贝,人们尊称他为 “东方的辛德勒”。 时光流转, 1948 年的寒冬,凛冽的寒风从门缝中呼啸着灌进屋子,拉贝冻得身子微微发抖,他下意识地搓了搓手,走向简易的灶台。
锅里煮着的菜汤,清汤寡水,几片蔫巴巴的菜叶在水中孤独地打转,这便是孩子们今天仅有的吃食。一旁,妻子正默默啃着干硬的面包,每一口都嚼得极为艰难,那场景令人心酸不已。 拉贝望着这一幕,眼眶泛红,生活的重压让这位曾经的英雄满心苦涩。全家老小在饥饿边缘苦苦挣扎,那股绝望仿佛要将这小小的屋子吞噬。 然而,就在他深陷绝望之际,命运却悄然出现转机 —— 他竟收到了一笔 2000 美金的汇款。汇款单上那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 —— 中国,那个他曾生活过 30 年的地方。他后来得知,这笔钱是南京市民们你一元我一角凑起来捐给他的。 拉贝一直心系中国,他深知还处在战乱中的中国能拿出这笔钱绝非易事情。怀着复杂的心情,他赶紧去打听如今的汇率。
当得知 “换算人民币得 1 亿元” 时,他呆愣愣地走在马路上,脑海中不停回荡着这句话,泪水不知不觉间已布满脸庞,嘴里只是不停地念叨:“原来他们没有忘记我,原来他们没有忘记我!” 的确,中国人民从未忘记约翰・拉贝这位 “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遥想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拉贝毅然从北京赶回,担任南京安全区主席,设立了涵盖他当时在南京租住院子在内的25个难民收容所,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
1938年返回德国后,即便德日两国处于同盟关系,拉贝仍在 20多天的时间里,连续举行五场演讲,向德国民众揭示日军的暴行,还写信给希特勒,提交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详细报告。 1950 年1月5日,拉贝在柏林突发中风,与世长辞,享年68岁。临终前,他将自己所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珍贵日记资料交给孙子妥善保存,后来这些资料于 1997 年整理出版为《拉贝日记》,该书成为公认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史料。 中国人民永远铭记拉贝的恩情,这份情谊世代延续。
到了2020 年 3 月,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因新冠疫情期间德国药品短缺,向中国驻德大使馆求助。彼时中国自身物资也并不充裕,可仍迅速调集 3 万只口罩、620 瓶抗疫药品和 200 套防护服等物资,通过空运及时送到托马斯・拉贝手中。 拉贝的故事,宛如一段不朽的传奇,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中国人民将会永远铭记着这位“南京大屠杀中的洋菩萨”。
中国人民知恩图报,长期有效,没有失效期。
辛德勒不值啊,中国人才是知恩图报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