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香港富商胡应湘花30亿承建了虎门大桥,他豪言:等收回成本后,我就把这座

上瓦州杭 2025-01-03 20:41:18

90年代,香港富商胡应湘花30亿承建了虎门大桥,他豪言:等收回成本后,我就把这座大桥捐给国家!可谁想到,这桥日均进账400万,一年超10亿元的收入,面对这巨大的财富,他真的会实现承诺吗?

答案是肯定的。   虎门大桥于1992 年开始动工,建设者们不辞辛劳,日夜鏖战,历经五年艰辛,终于在1997 年成功建成通车,又经过两年精心完善,1999 年正式竣工验收。而胡应湘并未被高额收益迷惑,等收回成本后,在2005 年 12 月 19 日,他毅然撤销主路收费站,放弃这棵 “摇钱树”,将大桥控制权交给了广东省政府,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   实际上,这并不是胡应湘首次展露无私胸怀。   早在80年代,他便敏锐捕捉到内地商机,决定北上投资,首个大项目就是广州中国大酒店。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他严格把关、不敢有丝毫懈怠,力求做到最好。   酒店于1984 年开业后,即刻成为广州地标,荣膺多项大奖,为中国五星级酒店树立了标杆,成为了一张对外展示的闪亮名片。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在收回成本后,他竟然把经营权交予广州政府,然后转身投入新事业。   而胡应湘之所以提议建造虎门大桥,一方面是因为彼时珠江口两岸交通极为不便,往来主要依赖轮渡,遇上恶劣天气,交通时常中断,严重制约人员与物资流通,极大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敏锐的经济洞察力,他深知一座大桥能打破交通瓶颈,促进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互补,吸引更多投资,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最后从长远战略角度看,大桥的建成不仅能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提升广东在全国交通格局中的地位,还能加强广东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优势。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建成了这座代表 20 世纪中国建桥最高成就的大桥,这座大桥也宛如一座基建丰碑,极大地推动了广东经济发展。   而在修桥之前,胡应湘也一直走的是利国利民的务实道路,脚踏实地助力国家发展。   从 1981 年提议兴建广深高速,到 1997 年全线通车,历时 16 载,广深高速最火也成为了广东经济命脉,带动全省经济崛起。而在1986 年至 1996 年,胡应湘建设了沙角2个电厂 :B 厂曾在10年内为广东创造了 4000 多亿产值,C厂与当时中国最大的葛洲坝电厂不相上下。   值得一提的是,胡应湘还是港珠澳大桥构想的最早提出者。这座大桥在经济、文化、交通等领域作用非凡,于国家战略层面亦是意义深远,其建成通车后的种种成效,有力地印证了当初这一构想的高瞻远瞩与重大价值。   在胡应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家利益远高于个人利益,他凭借一系列实际行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凡是涉及内地和香港合作的主要发展计划,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因而他也赢得了 “最受尊敬的香港富豪” 这一赞誉,其精神与贡献值得铭记与敬仰。  

0 阅读:11
上瓦州杭

上瓦州杭

这是我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