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近80岁老人进监狱,警官点名发现不对劲,一查身份吓一跳 法律,是维系一个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石,是保障公民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不容挑战。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中国,法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犯罪分子有着不同的量刑标准。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会从宽处理,给予教育挽救的机会。而老年人犯罪,如果不是性质十分恶劣,法律也会酌情考虑,予以减轻处罚。 然而,宽严相济的法律,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被轻慢。犯罪就是犯罪,法律的惩戒不会因为犯罪分子的年龄而缺席。无论你是年少无知,还是垂垂老矣,只要触犯法律,就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铁律。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法律的权威也在于执行。如果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可以随意践踏,那社会秩序将无从谈起。因此,任何人,不论其地位身份,都必须心存敬畏,不可挑战法律的威严。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精神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行为,法律意识正日益深入人心。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言出法随、知法守法开始,自觉做法治中国的建设者。 尽管横亘在法治道路上的荆棘仍在,但曙光已经越来越近。在法律的庇护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陈达溪,这个名字乍一听可能很陌生。但如果说起他的"艺名""余海水",估计就有人恍然大悟了。这个名字的背后,是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犯罪历程。 陈达溪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没能享受到多少教育,年轻时就成了一个无业游民。生活所迫,他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984年,陈达溪因为犯罪,第一次被送进监狱。 两年的改造生活并没能让他幡然醒悟。出狱后,他又去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2002年,陈达溪因为拐卖妇女的罪名再次锒铛入狱。这一次,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七八个春秋。 可是即便是两次牢狱之灾,也没能让陈达溪真正改过自新。2010年,他因盗窃罪第三次成为阶下囚。三进宫的陈达溪,在牢里倒是如鱼得水,把监狱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屡教不改的陈达溪终于在2013年再次因为盗窃被捉拿归案。这一次,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伪造身份,把自己的年纪往上一提,硬是谎称自己已经77岁高龄。 这一招背后的盘算很简单。陈达溪知道,法律对年满75岁的老年犯罪人员,在量刑上会有所减轻。他就想钻这个空子,让自己能够少受点罪。为了圆这个谎,他还编造了一个可怜兮兮的身世,声称自己是个孤苦伶仃的流浪老汉。 陈达溪费尽心机伪造的身份,起初还真让他如愿以偿。警察同志们一看他蓬头垢面的样子,又听他声泪俱下地诉苦,也不由得心生恻隐。于是,他们只是按照"余海水"的身份,给了他较轻的处罚。 就这样,陈达溪顶着一个死去老人的名字,第四次进了监狱。他美滋滋地想,这回可以舒舒服服地在牢里养老了。但陈达溪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编织的谎言,竟然被识破了。 原来,狡兔三窟,猎人四爪。陈达溪的小伎俩在久经沙场的狱警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几位老刑警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嗅出了陈达溪身上的"犯罪味道",立马展开了调查。 人民警察,是法律的守护者,是正义的化身。几位狱警面对陈达溪这个老奸巨猾的"犯罪专业户",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立即投入到缜密的侦查之中。 首先引起狱警们注意的,是"余海水"这个人在监狱里的反常表现。按理说,一个初犯的老年囚犯,应该对监狱的生活感到很不适应。但"余海水"却对狱中的一切了如指掌,俨然一副"监狱常客"的样子。 狱警们的职业敏感告诉他们,事情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他们决定对"余海水"的身份展开秘密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调查的结果证实了他们的判断。原来,"余海水"不过是陈达溪编造的一个假身份。 揭开谜底后,狱警们并没有急于声张,而是精心设计了一出"苦肉计",让陈达溪现出了原形。在一次点名时,狱警们故意喊出了"陈达溪"的名字。见势不妙的陈达溪,竟然下意识地应声答到,彻底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至此,陈达溪狡兔三窟的把戏算是彻底宣告破产。他不得不向狱警们坦白交代了自己的犯罪经历和伪造身份的过程。面对铁证如山,陈达溪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