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发了那个中小学生医生职业体验活动的海报之后,有好些朋友问我,大人可不可以参加

雨竹谈健康 2025-01-04 16:29:29

昨儿发了那个中小学生医生职业体验活动的海报之后,有好些朋友问我,大人可不可以参加心肺复苏。说到心肺复苏,其实对我来说,是特别稀松平常的事,我们平时要么实战,要么演练,所以一直也没有想说的新鲜感。但朋友们的提问,让我想起了几件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它真实验证了心肺复苏是真的能救命的。如果自己想在关键时候活命,身边的人,会心肺复苏的人数越多,我们就有越高的活命的机会。

我不知道是不是海淀真的是个高压的场所,总之自从我们医院在五道口有了院区之后,我们在五道口,已经遇见不止一例,院外猝死,紧急跑到诊所求助的人了。这是我在其他院区,都没怎么遇见过的比例。

第一次是某天傍晚,我们都快下班了,大家正准备收拾走人,从外面飞奔过来一位男士,说,在马路对面的一个园区里,有位中年男士昏迷,向我们求助。不是自夸,真是事实,我们的急救意识和速度,能比得上的人,真的很少,这可能和我们的受训体系有关。我和我们全科医生一起,从没跑过那么快过,率先迅速到达现场。不幸的是,现场围了一堆人,没几个会心肺复苏的。幸运的是,现场有一个人会,而且只有一个人会,他正在费劲的做着。心肺复苏看似简单,但绝不简单,需要速度和力度,每一个动作都不能偷工减料。划水版的心肺复苏,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全科医生只能接管心肺复苏,用更高质量的手法去努力提高复苏效果。北京的晚高峰,急救车来的很慢,所以整个过程全靠我两徒手复苏。我们护士也很给力,在我和全科医生先空手跑出去之后,她们很快就把各种急救箱也带到了现场。在护士接管了心肺复苏这个技术活和力气活之后,我两才腾出手来,给了各种急救药物。这是我第一次遇见这么幸运的人,从倒地,到我们来,再到救护车来,持续有人给他做心肺复苏,最后活了。

第二次是某天上午,楼上写字楼里一个年轻男性倒地,他同事跑到诊所来求助,听他同事说是一晚上加班,上午继续开会,开会途中发生的。那天还是我和那位全科医生上班,也不知道我俩怎么了,每次都是我俩,我俩又是一顿操作,也很幸运,这个小伙子也活了。后来做了一系列检查,确认了倒地的原因,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是脑梗伴出血。

总之吧,如果自己想多活几年,身边会心肺复苏的人,越多越好,毕竟身边的人,总比急救车快。心肺复苏,不是舞蹈动作,而是真功夫,得用200%的精力去学,因为即使学习时是效果是200%,现场发挥时,也许只能发挥80%的效果。

0 阅读:0
雨竹谈健康

雨竹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