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南一名女医生发现血样异常,立即将情况进行上报,可单位却毫无回应,于是,她只好上报至中央卫生部,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几十万人性命得以挽救,但她却被开除公职,甚至最后被逼得远走异国他乡。 “10年前,这里有一个叫王淑平的人吗?”当记者来到一栋写着“国家一级疾病控制中心”的大楼里进行询问走访时,却得到的全是否定的答复。 可这些工作人员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位他们口中不认识,没听过的人拯救了河南省几十万人的生命。 那时候,王淑平还只是周口一个采血站的普通医生,1989年的时候,她在一张报纸上看到有人在献血员中发现了大量的丙肝感染者,这立刻就引起了她的重视。 当时我们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很多农村的人们为了生活,都跑去卖血赚钱,因为私有工厂的血站价格还高一点,也没有任何要求,所以人们大多都会去那里。 发现那个新闻后,王淑平专门走访了各个血站,当她走进那些私人血站时,整个人都呆住了,随处可见的垃圾,没有经过任何消毒的针头,都让她觉得不妙。 她特地收集了一批血样拿回去进行检测,结果在其中检测了很多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而且占比极高,要知道这两种病毒都具备非常强的传染性。 王淑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就立刻向上层领导进行了汇报,可递上去的报告却像一颗石头落入了大海一样,一点动静都没有。 甚至那些“采血工厂”依旧没有停止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淑平并没有放弃,她辞掉了工作,然后自掏腰包成立了一家检验中心。 因为没有钱,当时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用“爱”发电,他们一点工资都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仪器了。 检验中心成立后,王淑平他们就主要在那些献血员中提取血样,做肝炎和艾滋病的初筛工作。 直到现在还有一部分村民清楚的记得,王淑平他们来采血的情景。4个月的时间,王淑平等人提取了400份血样,在其中发现了60多份艾滋病感染者。 她们带着检验数据找到了当地的卫生局,一开始卫生局的确对她们进行了夸奖,但半个月后,对方却突然改口怀疑她们数据的真实性。 无奈之下,王淑平带着那60多份血样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可却被天价的检测费用拦在了门口。 幸运的是,当她垂头丧气从检测机构出来的时候,迎面碰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教授,王淑平向曾教授详细说了这件事,并把血样交给了他。 曾教授进一步确认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写报告上报了中央卫生部,这可在当时引起了个“大地震”。 但庆幸的是,结果是好的,那些“采血工厂”终于被关停,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卫生防疫站,当时王淑平采样的村子也成为了河南省的“艾滋病防治示范区”。 可这一切的大功臣王淑平却因此被排挤,不仅没有拿到应有的奖项,还被撤掉了公职,被迫远走他乡。 不过王淑平医生的事迹却永远不该被遗忘,她的行为,完美诠释了作为医者的担当,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她,向她学习。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声明:文案内容和图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1991年,河南一名女医生发现血样异常,立即将情况进行上报,可单位却毫无回应,于
依秋聊趣
2025-01-04 17:11:5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