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喝完鹿血,准备翻嫔妃的牌子。李德全扑腾跪下哭着说:“皇上您不能再翻牌子了。”康熙一怒,把牌子打翻在地,哀叹道:“孤家寡人呐!” 康熙六十年,帝王已近花甲之年。这位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每日仍要处理数不清的奏章,批阅成堆的公文。 深夜的养心殿内,常常还亮着灯火。即便是凛冽的寒风中,康熙依然坚持在大殿处理政务,御前太监们只能静静地为他添加炭火。 康熙六十年间曾六次亲自南巡,每次巡视都要走遍江南各地。途中风餐露宿,马不停蹄,甚至多次在江南遭遇大雨,湿透的龙袍都来不及更换。 热河围猎更是康熙最为劳累的时候。为了巩固满清统治,康熙年年都要去热河秋猎,这是满清重要的军事演练。即便年过半百,他依然要骑马奔驰,弯弓搭箭。 御医们早已经发现康熙的身体每况愈下,多次上书劝谏要他注意休息。可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朝政,康熙从来不肯懈怠。 为了补充元气,御医们开出了鹿血补方。这种补方虽然有效,但是过量服用反而会伤身。 李德全作为贴身伺候的大太监,比谁都清楚康熙的身体状况。他看到御医们忧心忡忡的样子,心里也十分着急。 那一晚,康熙刚喝完鹿血,就要去翻嫔妃的牌子。李德全知道这对康熙的身体有害,立刻跪下阻拦。 康熙当时虽然动怒,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劝告。这样的场景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康熙晚年的身体状况,让御前的太监和御医们都绷紧了神经。 康熙在位期间几乎从未有过严重的病患,但到了晚年,长期积累的疲惫终于显现。御医们发现他经常会有头晕、气短的症状。 康熙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很硬朗,但实际上已经大不如前。李德全等人发现他批阅奏章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还会出现看错字的情况。 储位之争已经成为康熙朝最大的政治隐患。太子胤礽的失德行为不断,从江南赈灾的玩忽职守,到后来的刑部贪腐案,每一件都让康熙寒心。 胤礽被废后,朝中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八阿哥胤禩联合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而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等人则是另一派势力。 朝中大臣们也纷纷站队,有的依附太子党,有的投靠八爷党。这些朝臣们表面上为国事操劳,背地里却在为各自的主子谋划。 江南漕运的问题让康熙十分头疼。南方的粮食运不上来,北方的百姓就要挨饿,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漕运沿线的官员借机敛财,层层盘剥。一石粮食从江南运到北方,到了百姓手中已经所剩无几。 国库空虚的情况也日益严重。年羹尧在西北平定准格尔叛乱,耗费了大量军费。江南的水灾救助、京杭大运河的修缮,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地方上的贪腐问题更是让康熙震怒。刑部尚书马齐的贪腐案件被查出后,牵连出众多官员。 这些贪官们中,不少都与各个皇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康熙想要严惩贪腐,却又担心会影响到皇子们之间的平衡。 后宫的秩序同样需要严格维护。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到皇室的威严,进而影响到朝廷的统治。 一旦后宫出现问题,必定会被朝中各派势力利用。康熙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对后宫的管理格外严格。 有些妃嫔的失德行为虽然令人发指,但考虑到皇室的体面,康熙往往选择低调处理。这不是心慈手软,而是不得不考虑更大的政治影响。 处置失德妃嫔时,康熙总是格外谨慎。既要维护皇权的威严,又要避免引起朝中各派势力的揣测。 这些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都压在康熙一个人身上。朝廷上下,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继承人的选择成为康熙最大的心病。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不仅要有能力治理国家,更要有德行和威望。 康熙对太子胤礽寄予厚望,从小就对他严格要求。然而胤礽的表现却一次次让康熙失望,从小事到大事都显示出他的无能与怠慢。 朝政改革的步伐也因储位之争而变得迟缓。各个皇子为了争夺储位,不断拉拢朝臣,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党争。 康熙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确保大清的江山能够稳固传承下去。为此,他不得不权衡各方势力,在诸位皇子中反复比较。 胤礽虽然是嫡长子,但他的性格有很大缺陷。做事优柔寡断,又喜欢结党营私,这些都不是一个合格继承人应有的品质。 其他皇子们的表现也让康熙难以满意。有的争权夺利,有的结党营私,有的则是能力不足。 当年康熙继位时才八岁,但在众多大臣的辅佐下,成功地掌握了大权。如今他的儿子们都已成年,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完全放心。 父子之情在皇权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康熙不得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而不能单纯考虑父子之情。 在位六十年,康熙见过太多人情冷暖。那些曾经的功臣,有的已经作古,有的则在党争中失势。 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未必能真正理解一个帝王的责任与压力。御座之上,康熙常常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孤家寡人"这句话,道出了帝王的真实处境。手握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信任的人。 康熙的一生都在为大清的江山操劳。从年少登基到年迈体衰,六十年来,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
当官以不好当,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