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我们了解三国历史的最佳材料是陈寿三国志(加裴注),但究其创作,只是私人仓促之作。 陈寿三国志和班固汉书“年均记载字数”相仿,“字均编撰时间”也相仿,这里对比一下两者的创作条件。 班固有司马迁史记和后续19种史记续写作为参考,后者以其父班彪作品最为杰出,东汉「论衡」说班彪的续写百篇文辞精当,读过的人甚至认为超过了司马迁史记。而且在完成光武帝汉纪之后,班固编撰《汉书》是接受汉章帝诏令的官方行为,查阅兰台等国家文献库中的西汉史料经过天子授权。既有先贤著作,又被明确授权使用国家级资料,班固编撰《汉书》也历时20多年,终成百篇120卷,80万字的史学名著。 而陈寿编撰《三国志》是私人行为,虽然陈寿做过西晋著作郎,但受令创作的只记录有《诸葛亮集》。后来曾任治书侍御史,即便利用文献条件收集资料,也不是职务行为。调阅与之无关的材料,恐怕不能随心称意。 可参考史书方面,王沈《魏书》、韦昭《吴书》更无法与司马迁《史记》相提并论,种数也不及班固的多。 唯一超过班固的条件是可以像司马迁那样找到传主后人了解旧事,但班固参考的史记续写本来是作者记录时事或巡访往事的成果,而寻访更花时间。 综合来说,十年65卷36.6万字的《三国志》,创作条件不及汉书。在三家归晋后十余年脱稿,不能不说是仓促之作。 至于为什么没有一部更为完备精当的三国志,问题就在西晋的短命了,西晋连后汉书都不及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