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空战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美国陆战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战机换装计划——要在 2030 年前,让所有 F/A-18“大黄蜂”战机全面谢幕,由第五代 F-35 隐形战机接棒扛起空战大梁。
位于加州米拉玛的陆战队航空基地第 11 陆战航空大队,宛如这场换装大剧的前沿舞台。指挥官米契尔上校透露,当下大队架构已然呈现新旧混搭态势:辖下坐拥两个 F-35C 中队、一个 F-35B 训练中队,同时 F/A-18C 中队也还有两个,再佐以一个 KC-130 空中加油机中队。只是,这看似有序的布局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作为 F-35 的制造商,近来因技术难题让最新批次 F-35 的交付陷入泥沼,延迟近一年之久。这一延误直接冲击到陆战队的换装节奏,就拿 VMFA-311 这个陆战队第二支 F-35C 中队来说,原本数月前就该迎来 10 架 F-35C 新机入列,现实却是仍有 4 架的缺口亟待填补。首架具备“科技更新 3”(TR-3)版本的 F-35C 更是如“难产”一般,最快也要到五月才能交付,具体时间还悬而未决。
不过,米契尔上校也带来了一些稳定军心的消息。虽说新机交付滞后,但各单位日常部署任务并未因此乱了阵脚,依旧靠着现有的战机编队稳扎稳打地推进训练。他特别强调,即便 TR-3 软件开发磕绊不断,可 VMFA-311 现役 F-35C 所搭载的软件版本稳定性颇为可观,足以为日常任务保驾护航。
从长远规划看,依据美军陆战队 2022 年既定的航空计划,对 F-35 系列战机的采购蓝图已然绘就:要将 67 架 F-35C 和 353 架 F-35B 纳入囊中,年均采购量约 20 架,按部就班地充实战力。米契尔上校判断,除少数中队因 TR-3 延迟遭遇成军阻碍外,整体换装的战略航向并未出现大的偏离。
值得留意的是,现阶段 F/A-18 中队也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由于能够拆解退役机获取零件,它们的妥善率得以维持在较高水准,并且鉴于 F-35 尚未完全解锁对海打击等关键技能,F/A-18 在当下依旧是陆战队空中战力不可或缺的顶梁柱。在迈向 2030 年的征程中,美国陆战队既要与 F-35 的技术难题掰手腕,又要在新旧战机交替间寻得平衡,这场换装行动,注定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持久战,其后续进展,全球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