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浙江省主席周凤岐派人给下野的蒋介石送去五万大洋,让他尽快离开溪口,不要留下来碍眼。 老蒋勃然大怒,召来亲信蒋鼎文,叮嘱一番后,让他回去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 周凤岐是北洋老人,在浙江任职多年,有数次易主的经历。在孙传芳率部入浙时,周凤岐和夏超等人密谋后,主动迎接孙军,因功被孙传芳委任为浙军第二师师长。 北伐军进攻武汉时,孙传芳派周凤岐驻军九江。周凤岐自知不是对手,在北伐军掉头进入江西时,举兵易帜响应,所部改编为二十六军。 周凤岐加入北伐军后,划归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节制。二十六军的副军长斯烈,早年在广西陆军小学当过提调,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骨干,都毕业于该校。 在非公开场合,白崇禧见到斯烈时,总是以老师相称,态度恭敬。周凤岐和斯烈是密友,也有在浙江武备学堂当老师的经历,基于此,白崇禧在心情好的时候,对周凤岐也以老师相称。 借着斯烈这条线,加之本就有依仗桂系势力的心思,周凤岐很快和白崇禧打得火热,进而也和李宗仁攀上了关系。 在占领南京,江南大定后,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极力推荐下,周凤岐担任浙江省主席。周凤岐的权力欲很重,到任后见要害职务大都由老蒋的人担心,心中很是冒火,但老蒋有总司令的身份,他不敢公开叫板,只能隐忍不发。 1927年8月,老蒋在军事失败、桂系“逼宫”、何应钦坐观成败等诸多因素之下,宣布下野以暂避风头。 周凤岐得知老蒋辞职去了溪口,觉得机会来了,派人送去五万大洋,来人对老蒋说:“周主席希望蒋先生尽快离开浙江,不要妨碍省府行事。” 屋漏偏逢连夜雨,周凤岐派人刚下达了“逐客令”,主持南京政分会的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就强令老蒋不久前在浙东组建的十个徒手步兵团解散。周凤岐也随即配合,下令省府给十个徒手团停发军饷。 这十个徒手团的团长都是黄埔一期生,军官是清一色的黄埔生,士兵都是浙江人。老蒋是打算以这十个团为基干,将来扩编十个师,不想随着他的下野,这十团的官兵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老蒋叫来蒋鼎文,面授机宜后,让他马上回宁波部署反击,接着,老蒋通知十个团长,让他们统归蒋鼎文节制。 蒋鼎文是浙东警备司令兼宁波公安局长,老蒋下野后,他将事务交由副手打理,自己带着二十多人去溪口服侍老蒋。 回到宁波的蒋鼎文,决定先礼后兵,跑去杭州当面向周凤岐索要军饷。周凤岐态度倨傲,说南京政分会已下令撤销十个徒手团,不在军队序列的人员不应消耗军饷。 蒋鼎文回到宁波后,按照和老蒋在溪口商量好的对策,调动浙东警备部队、徒手团官兵,在浙东各地自行设立税卡。 这么一来,周凤岐傻眼了,只得派人去和蒋鼎文谈判。协商的结果,以蒋鼎文造册上报,省府按月拨付军饷而告了解。私自设卡的行为,和强盗剪径并无多大区别,在目的达到后,蒋鼎文个也就顺水推舟的将部队撤了回来。 吃了暗亏的周凤岐,很快展开反击,他以省党部人员冗余为由,将蒋系的几个委员调离,又找了个“兼职过多”的理由,免去蒋伯诚浙江省防军司令一职。 省党部的改组,应由南京来决定,蒋伯诚虽是老蒋的人,但他长袖善舞,和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的关系也都不错。 周凤岐能当浙江省主席,是蒋、桂妥协的结果,他公然改组省党部,撤换蒋伯诚这类的大员的做法,让李、白、何都大为不满,认为周凤岐野心太大,已难以驾驭。 老蒋趁机对周凤岐下手,在他的密令下,黄埔系的师长刘峙、顾祝同率部向浙江开进,公开扬言要将二十六军缴械。 李宗仁、白崇禧对此冷眼旁观,何应钦则力劝周凤岐交出指挥权。周凤岐万没想到已下野的老蒋竟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仍可轻松调动部队,只得服软,去求何应钦向老蒋斡旋。 老蒋让何应钦转告周凤岐,二十六军军长必须辞去,但可以给一个台阶,新任军长可由周凤岐推荐。 周凤岐推荐由浙军元老蒋尊簋或斯烈接任军长,但却遭到老蒋的反对。老蒋认为,蒋尊簋是周凤岐的老师,斯烈是二十六军副军长、周凤岐的挚友,这两人的任一人当军长,都是不妥的。 最终,二十六军军长由黄埔教官系的陈焯担任。失去兵权的周凤岐,不久后也识相的辞去了浙江省主席一职,因一时没有合适的接任人选,由何应钦兼任,日常事务由蒋伯诚负责处理。 这时,距周凤岐派人去溪口给老蒋下“逐客令”,仅过去了一个多月,局势的变化之快,让周凤岐耳晕目眩。 1928年初,老蒋复任总司令,周凤岐担心遭到报复,跑去上海租界躲了起来。此后,周凤岐参与了多次反蒋活动,但因他已无权势,也未掀起风浪,老蒋并未当回事。 全面抗战爆发后,周凤岐受白崇禧邀请来到南京,但因老蒋的恶感很深,只同意让他在军委会挂名少将高参。周凤岐大为不满,返回了老家长兴。 长兴沦陷后,周凤岐公开组织“维持会”,散布投降言论。1938年3月初,来到上海的周凤岐,试图和日方高层联络,谋求伪“浙江省长”的职务。 几天后,周凤岐被军统杀手枪杀于当街,他和老蒋的恩怨划上了句号。
刘伯承:是光杆司令;-贺龙:是原始股东;-朱德:带500警察;-贺龙和朱德,谁是
【8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