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想参观一所大学,省委说不行,保密。陈赓知道后火了:钱学森例外!连夜直飞东北亲自放行。 1958年深秋,哈尔滨的空气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钱学森一行抵达哈尔滨,他的目标是参观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这所学校被称为中国军事科技的摇篮,但同时它也是当时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学院内部涉及国防绝密项目,一切进出都受到严格限制。 钱学森在办公室里等待审批的时间里,低头翻看着随身携带的文件,他的计划是看看这里的科研进展,也许能为中国的导弹事业找到新的突破点。 但省委方面对他的参观计划却迟迟没有批准,理由也很简单,哈军工肩负国家机密,钱学森虽然是中国的顶尖科学家,但规矩就是规矩,谁也不能例外。 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试探着劝说钱学森先行返回北京,他抬头看了对方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合上了文件,平静地说道:“我可以等。”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哈军工院长陈赓的耳朵里,那天晚上陈赓刚结束了一天的繁重工作,正准备休息,却被秘书急匆匆地叫住了:“院长,钱先生来了,省委不让他进。” 陈赓愣了一下,随即眼神一沉,放下手中的水杯:“谁不让他进?钱学森都不行,谁还能行?” 秘书赶紧解释:“是上头的意思,学院是保密单位,怕泄密。”陈赓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直接站了起来:“胡闹!他钱学森,是给咱们国家搞导弹的人,他要来,谁都拦不住!” 不到一个小时后,陈赓已经订好了飞往哈尔滨的机票,那一夜他从北京飞往哈尔滨,连夜赶到了哈军工。 他走进钱学森所在的房间时,钱学森刚刚盖上自己的大衣准备休息,看到陈赓进来,他站了起来:“陈院长,您亲自来了?”陈赓摆摆手:“这种事,还用你等我来解决?太不像话了,我来给你开门。” 天刚蒙蒙亮,陈赓就亲自带着钱学森参观了整个校园。 一路上,他为钱学森介绍着学院的项目情况,而钱学森则一边仔细聆听,一边频频点头,偶尔插上一两句专业的问题,话不多,但句句扎实。 参观的最后,陈赓带钱学森进入了一间研究室,那里面摆满了导弹设计的模型和相关设备,陈赓停下脚步看着钱学森:“钱先生,我问你一句实话,我们中国,能不能搞出自己的导弹?” 钱学森抬眼看着这些模型,沉默了几秒,他用手指轻轻触碰着桌上的图纸,像是在心里计算着什么,最后他直起身,斩钉截铁地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造出来。” 陈赓闻言,像是松了一口气,笑着拍了拍钱学森的肩膀:“好,我要的就是你的这句话!有你这句话,我就更有底了。” 这次参观让钱学森对中国的军工科研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两人随后又在陈赓的办公室里长谈了一整天,从导弹研发的技术难点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们的话题几乎没有中断过。 谈话结束时,钱学森从随身的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递给陈赓,上面是他手写的一些改进建议。 他说:“陈院长,这里的人才是宝贵的资源,一定要保护好,也一定要用好。”陈赓接过纸,认真看了几遍,点头说道:“钱先生,这些我记下了,放心。” 几个月后,钱学森带着这些信息回到北京,很快成立了以导弹研发为核心任务的团队。 与此同时,陈赓也在哈军工进一步加强了科研团队的建设,把学校打造成中国军工事业的重要基地。 正是因为这次哈尔滨之行,钱学森和陈赓共同推动了中国导弹事业的第一步。 再后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导弹,而参与研发的许多人,都来自当年哈军工培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