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正在接受改造的溥仪听到中国出兵支援朝鲜,突然撕开棉衣,取出一物件说:“这是我从紫禁城偷出来的,现在自愿交给政府。”看守拿过来一看,当下傻眼了..... 抗美援朝,一场立国之战,全民皆兵。 有人捐钱,有人捐物,甚至有人捐出了传家宝。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要数一个曾经的皇帝,一个被改造的战犯——溥仪,和他捐献的那块看似普通的“石头”。 这块“石头”,可不是一般的石头,它叫田黄三链章,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心头好,历代皇帝都视若珍宝,一代代传承下来。 它由三枚印章组成,以链条相连,材质是珍贵的田黄石,上面刻着“惟精惟一”和“乐天”字样。 这句话源自《尚书》,乾隆用这句话来表达他管理国家的想法。 对于溥仪来说,这不仅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皇权,象征着曾经的荣耀。 三岁时溥仪就坐上了皇位,那时他就有了这块田黄三链章,一直跟着他。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 当时局势混乱,溥仪只带走了一些重要的物品,而这块田黄三链章,被他缝在衣服里,贴身保管。 溥仪的逃亡之路,充满了坎坷。 他先是被日本人挟持,建立了伪满洲国,成了一个傀儡皇帝。 日本战败后,他又被苏联红军俘虏,在苏联关押了五年。 这段时间里,他曾经的荣华富贵都成了过眼云烟,只有这块田黄三链章,始终伴随着他,成为他最后的慰藉。 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 等待他的,不是他想象中的处决,而是改造。 刚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时候,溥仪内心充满了恐惧。 他听过不少关于共产党的事,心里挺紧张,怕自己会像那些最后的皇帝一样,被弄死。 恐惧之下,他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然而,共产党并没有处死他,而是把他送到了功德林,和杜聿明、王耀武等国民党将领一起接受改造。 在这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了“人人平等”的含义。 他开始学习劳动,洗衣服、打饭、打扫卫生,不再是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 在功德林,溥仪和杜聿明等人成了“狱友”。 他们边聊边干,并肩劳作,共同求知。 杜聿明等人经常会问溥仪一些关于宫廷生活的事情,溥仪也会耐心地解答。 原本他们水火不容,现在却携手合作了。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功德林那边得知这个消息后,那些犯人心里也是挺震惊的。 虽然过去他们和共产党有过冲突,但归根结底都是中国人,对国家领土被外敌侵犯这事儿,他们同样不能坐视不管。 那时候国家东西紧缺,大家都齐心协力,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支援前线。 功德林的战犯们也参与其中,他们被安排缝制棉衣,支援志愿军。 这时,溥仪竟然做出了一件让人大吃一惊的事。 他把自己唯一一件棉衣撕开,从里面掏出了那块珍藏多年的田黄三链章,交给了管理人员,表示要捐给国家,支援抗美援朝。 管理人员拿到这块“石头”,一时之间也搞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 不过,他们知道溥仪曾经是皇帝,能被他如此珍藏的东西,肯定不是凡品。 他们马上把这“石头”报给了上面。 溥仪的举动,引起了中央的重视。 不久后,领导派专人找溥仪聊了聊。 他们肯定了溥仪的爱国行为,但也明确告诉他,国家更关心的是他的思想改造,而不是他捐献的宝物。 组织上的这番话,点醒了溥仪。 他终于看明白了,共产党并不是把他当敌人,而是给了他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从那之后,溥仪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改造中,他彻底放下了皇帝的架子,真正地融入到了集体生活中。 1959年,溥仪被特赦。 他终于是自由人了,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 从监狱里出来,他心情复杂,眼泪差点就掉下来。 他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能有再见到阳光的一天。 出宫后的溥仪,日子彻底变了样。 他最初在北京植物园做了园丁,后来又去文史馆工作,凭借对清朝历史的熟悉,参与了相关历史研究。 他结了婚,有了家庭,开始过上平凡的日子。 昔日的皇帝,现在成了一名平凡的打工族。 他以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现在却成了接地气的普通人。 溥仪还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自传——《我的前半生》。 这本书中,他详尽地回忆了自己的早年生活,对往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964年,溥仪成为了一名政协委员。 这对他来说,真是件大喜事,也证明了他改造得挺不错的。 他热心参与政治,为国家的建设出力不少。 1967年,溥仪因病去世,享年61岁。 他从高高在上的皇帝,蜕变成了一名平凡的百姓,这故事本身就够传奇的了。 溥仪捐献田黄三链章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宝物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它展现了一个末代皇帝的转变,一个人的自我救赎。 这块石头啊,它看着时代变,也看着一个人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