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队日本士兵闯进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以搜查为借口妄图掳掠妇女。一个美国

绮南爱历史 2025-01-08 22:24:09

1937年,一队日本士兵闯进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以搜查为借口妄图掳掠妇女。一个美国女性挺身而出,大声阻止,一个士兵恼羞成怒,狠狠扇了她一耳光!可她没有后退半步,她反而目光如炬,怒斥侵略者,硬生生将这帮日本兵赶出了校园。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的天空早已被战火染红,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 这一天,日军进占南京,对我国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了历史上最惨烈的大屠杀。 无数中国百姓在枪炮的轰鸣中丧命,妇女被强暴,儿童被杀害,整个城市弥漫着恐惧与绝望。 日军的残忍暴行,如同一场噩梦,将永远刻印在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记忆中。 然而,就在这片黑暗的天空下,也有几束微弱的光。 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她不仅为南京的难民提供庇护,还通过个人的坚守与勇气,成为南京大屠杀中的一线希望。 1919年来到南京后,她扎根中国二十多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片土地。 当日本兵开始轰炸南京时,美国大使馆一再要求她撤离,但身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教务主任的魏特琳却一次次拒绝。 她的理由简单明了:“我不能走,这里需要我。就像在危险中,男人不能弃船,女人也不能丢下孩子一样。” 于是,她成了这座校园的“保护神”。 1937年12月,南京陷落,金女大成为国际安全区的一部分。 魏特琳用她的勇气和智慧,将这片小小的校园变成了上万难民的避风港。 然而,日本兵从未停止闯入校园的企图。他们不是借口搜查士兵,就是直接翻墙进来,明目张胆地抢夺物资、掳掠妇女。 魏特琳几乎每天都要与这些闯入者对峙。有时她会站在门口,直面枪口,用流利的英语和日语喝止对方;有时,她甚至要徒手抓住试图爬墙的日本兵的衣服,把他们往外推。 一次,日军的士兵闯入学院,试图以搜查为借口掳虐妇女。魏特琳赶去阻止,被一个日本士兵扇了一个耳光。 尽管如此,魏特琳毫不畏惧地直视着对方,并要求对方离开。 她所表现出的英勇和决心,让日军迟疑不决,最终选择放弃对学院的侵略。 日记里,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我像个卫兵一样,守在前门或到处跑着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她还组织难民内部的巡逻队,24小时守护校园。她自己却几乎不眠不休,甚至在床边准备了一件外套,随时应对深夜的突发状况。 在魏特琳的守护下,金女大容纳了最多时超过1万难民。这些人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为了保护她们,魏特琳想尽了办法。 她将年轻女子安置在最隐蔽的大楼里,甚至要求她们剪短头发、化妆成老年人,以避免被日军盯上。 学校的粮食有限,她却始终坚持“哪怕我们不吃饱,难民必须有一口热粥”。 她联系红十字会,每天两次为难民提供米粥,哪怕条件再困难,也会为孩子们弄到鱼肝油和奶粉。 同时,她还不断鼓励大家振作精神:“中国不会亡,日本人一定会失败的!” 魏特琳的坚守,不仅是金女大的希望,更是无数难民的精神支柱。 然而,这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过度劳累,也让她的健康严重受损,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1940年,她被迫返回美国治疗。 她离开中国后,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自责。她认为自己没有保护好每一个人,也未能为中国做更多。 1941年5月14日,因病痛的折磨与内心的痛苦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一天,是魏特琳离开刚好一周年的日子。 她曾以一己之力,为南京的妇女儿童撑起了一片天。 在那个充满暴力和压迫的冬天,她站出来,面对侵略者的耳光,也未曾退缩。她的勇气和大爱,早已成为南京城中永恒的记忆。 而她留下的《魏特琳日记》更是成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重要证据。 这本日记,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日军的兽性,也映照出魏特琳的勇气和无私。 参考信源:魏特琳:南京难民的“保护神” 团结报党派e家 2016-12-13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