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国民党上将卫立煌叫来廖耀湘说:“蒋总统想要把沈阳的精锐部队撤走,

史行途 2025-01-08 22:44:07

1948年6月,国民党上将卫立煌叫来廖耀湘说:“蒋总统想要把沈阳的精锐部队撤走,你怎么看?” 廖耀湘吃了一惊,反问:“长春郑长官的十万人,不打算管了吗?” 卫立煌叹气说:“我到沈阳上任之前,蒋总统答应增派五个军到东北,这都快半年了,也没有兑现。靠现有的兵力,无力解长春之围。” 廖耀湘说:“卫总司令是支持撤军,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卫立煌说:“沈阳的主力一旦撤离,消息传到长春,恐怕守军立马就崩溃了,我的主张是,让给东北至少增派三个军,打通沈阳到锦州的交通线后,再把长春的守军给接出来,再谈撤军的话。” 廖耀湘听后,认为卫立煌说的有道理。见廖耀湘支持自己的看法,卫立煌很高兴,两人商议后,决定由廖耀湘作为东北“剿总”的代表,去南京见蒋介石,当面陈述利害。 廖耀湘走的时候,卫立煌还派了东北“剿总”的参谋长赵家骧、青年军的师长罗又伦等人同往。得知廖耀湘等人到南京后,老蒋先是单独召见了廖耀湘。 见面后,廖耀湘先向老蒋汇报了第九兵团的情况,老蒋听得很仔细,重点询问了新一军、新六军的兵员及装备整补情况。 谈到东北战局时,老蒋说:“我打算在锦州尚在控制之中,将沈阳的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52军、71军等主力撤到关内,组建一支机动力量,放在华北或徐州战场。” 廖耀湘将来之前和卫立煌的谈话内容,向老蒋大致做了讲述。老蒋听后,面露犹豫的说:“长春的十万守军,如果白白损失,也是太可惜了。” 考虑了几分钟后,老蒋又转而说:“沈阳的撤军可以推迟一段时间,等我从傅作义那里抽调几个军到东北后,再做考虑。” 第二天,老蒋召集廖耀湘、赵家骧、罗又伦到官邸开了一个小型会议,第三厅厅长罗泽闿也被叫来。 老蒋指示说:“沈阳的主力做好撤军的准备,等华北的部队出关后,马上组织行动。” 接着,罗泽闿宣布了撤军计划:沈阳的防务交给周福成的53军,将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49军、52军、71军编为机动兵团,做好撤军的准备,由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统一指挥。 廖耀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这个撤军计划应列为机密,在正式实施前不要公开发表,以免引起周福成等将领的不满,影响沈阳的军心;二是,将由新六军发展出来的青年军207师,编入周福成的防守兵团,207师是“三旅九团制”的加强师,实际兵力接近一个军,留守后,既可以增强沈阳的防御力量,也可以监视属于东北军系统的53军。 在讨论中,罗泽闿问道:“如果沈阳的主力尚未撤离,而锦州受到攻击,那么如何应对?” 廖耀湘说:“来之前,我和卫总司令商量过,一旦锦州受到重兵进攻,华北方面应该迅速增兵葫芦岛,等葫芦岛的援军和锦州的部队会合后,沈阳的主力再出兵锦州。” 罗泽闿说:“这样不妥,单靠葫芦岛这一路,解不了锦州之围怎么办?应该葫芦岛、沈阳两路同时救援,东西对进。” 廖耀湘说:“沈阳距离锦州路途遥远,盲目前往,中了围城打援之计,在途中遭遇合围,再想退回来,那就很难了。” 当时,蒋军的黄埔将领中,即便是一期生,能当兵团司令官的也不多,廖耀湘以六期生的资历,一跃成为主力兵团的司令官,可谓是六期生中的独一份。 同为六期生的罗泽闿,对廖耀湘向来不大服气,话不投机之下,便当着老蒋的面阴阳怪气的说:“如果将来战事不利,丢失了东北,那么廖司令官的责任最大,因为精锐部队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老蒋听得头大,又聊了几句后,终止了会议。第二天,廖耀湘等人飞回了沈阳,向卫立煌做了报告。 卫立煌得知撤军计划暂缓后,高兴的说:“沈阳的这几个军,是精锐中的精锐,万不可轻易损失。只要能从华北调几个军过来,还是可以维持的。” 卫立煌明显乐观了,蒋军在各大战场败绩连连,老蒋哪有多余的兵力投向东北呢,无非是兑现不了的口头承诺罢了。 到了8月,廖耀湘见老蒋不仅未向东北增派部队,反而将原本的第九军调走,全美械的54军也撤到了葫芦岛,认为不能再拖了,向卫立煌建议应该打通沈阳到营口的通道,从海路将新一军、新六军等主力部队撤走,在撤军的同时,可将沈阳的“剿总”机构,空运迁往锦州办公。 卫立煌顾虑很多,否决了廖耀湘的建议。廖耀湘多次进言无果后,私底下去找了王铁汉等几个省主席,让他们向卫立煌建言。 卫立煌对廖耀湘的这种小动作很不满,在一次会议上说:“下级向上级建议的方案,上级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纳与否。因为建议没有被采纳,就四处活动,逼迫上级执行,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廖耀湘见卫立煌对出营口很排斥,便直接向南京的老蒋请示,老蒋这边则是犹犹豫豫,始终下定不了决心。 老蒋从5月初,就有了将沈阳的十几万精锐部队撤往关内的想法,可直到辽沈战役打响前夕,时间都过去小半年了,竟然还只存在于计划当中,一点实施的迹象都没有。 后来,杜聿明在徐州兵败后,无奈的说:“蒋校长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 充当“救火队长”的杜聿明,对老蒋的这个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

0 阅读: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