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2020年,一生抠门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却大手一挥捐出

熹然说历史 2025-01-09 23:19:07

"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2020年,一生抠门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却大手一挥捐出了8208万元,女儿知道后却只说了一句话。 王泽霖这一生,可以说是与"抠门"如影随形。他生在1942年的苏州,家境贫寒,那时候正值战火纷飞的年代,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王泽霖打小就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每天都是糠咽菜,有时候一家人饿得肚子咕咕叫,却连一口热粥都喝不上。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家里的碗碟摔碎了一个他都心疼,衣服破了他舍不得扔,总要补了再穿。玩伴们常笑他是个"铁公鸡",可王泽霖并不在乎,他知道母亲一个人撑起这个家有多不容易。 童年的艰辛岁月,王泽霖却有着最难忘的记忆。1949年,解放军进驻苏州,年仅7岁的他亲眼目睹战士们为了不打扰百姓休息,宁愿在大街上席地而睡。这一幕深深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也坚定了他长大后要为国为民做贡献的志向。 抗战老兵、王泽霖的姐夫赵福仁,也给了他很大影响。赵福仁常跟王泽霖讲自己打仗的故事,讲革命先烈们为了百姓牺牲的事迹。一次次的讲述,都让王泽霖热血沸腾。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像赵福仁一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就这样,王泽霖从小树立了远大理想。虽然家里条件差,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更加刻苦学习,因为他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王泽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 献身科研的兽医人生 大学时代,王泽霖学的是兽医专业。毕业后,他本可以去大城市谋个一官半职,过上安稳日子,但他却选择回到农村,扎根基层,投身农业一线。那时候,农村养殖业方兴未艾,但也问题多多,尤其是禽病防疫,一直困扰着养殖户。 王泽霖深知要解决这些问题,光凭兽医的本事还不够,还得学习更专业的知识。于是,他再次考入南京农业大学,攻读预防兽医专业硕士。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他一心只想攻克禽病防疫这个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泽霖终于研制出了多种禽病疫苗,填补了国内空白。 研究生毕业后,王泽霖来到河南农业大学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高校科研条件十分有限,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但王泽霖没有坐等学校拨款,而是积极筹资立项搞科研。他利用假期为养殖户服务,用挣来的钱购买仪器,改善实验条件。就这样,他带领团队搞出了不少禽病防控的科研成果。 然而,成果转化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王泽霖深知,成果搁在实验室里是没用的,得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才能造福养殖业。为此,他不遗余力地奔走在产学研第一线,推动成果转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研制的多种禽病疫苗,成功投产并推广应用,为养殖户挡住了禽病的风险。 王泽霖的一生,既有对科研的无悔坚守,也有对金钱的极度节俭。为了给科研团队创造更好的条件,他省吃俭用,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中。那些钱,有的是他勤工俭学挣来的,有的是他的科研成果转化所得,但他从没想过要留给自己。 2020年,已经78岁高龄的王泽霖,又一次让世人惊叹。他毅然决然地把毕生积蓄8208万元,全部捐给了母校河南农业大学,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建设。这一消息传出,立即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人们难以想象,一个如此节俭的老教授,怎么会有这么多钱?而他为什么又要捐出去呢? 对此,王泽霖的女儿道出了其中缘由。原来,父亲一直教育他们,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钱财乃身外之物,贡献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女儿对父亲的决定非常支持,在她看来,父亲把毕生积蓄献给了最需要的地方,这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 王泽霖的捐赠,让更多人知道了他的事迹。一家媒体专门采访了这位"抠门"教授,想要揭秘他捐赠背后的故事。让记者惊讶的是,王泽霖的生活依旧十分简朴。他住的还是学校的老房子,家具都是几十年前的。即便衣服破了,他也舍不得扔,还要补了再穿。 面对记者的镜头,王泽霖腼腆地笑了笑,说自己已经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他每个月有退休金,日子过得去就行。而把钱捐出去,不仅能支持学校的发展,还能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研事业。这笔钱,花在刀刃上,很有意义。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