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件国宝要交给国家,求国家免除我的死刑!”1952年,在死刑牢房里,一个死

彤彤的历史时光谈过去 2025-01-09 23:19:08

“我有一件国宝要交给国家,求国家免除我的死刑!”1952年,在死刑牢房里,一个死刑犯把自己珍藏好多年的宝贝交给狱警,想靠着这个来躲开死刑。 (信息来源:“完罍归湘——皿方罍长达一个世纪的归家路”——人民网,2018-06-26) 这尊商代青铜重器,静静地伫立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历经风雨,见证沧桑。它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诉说着一个跨越近百年的传奇故事——一个关于流失、回归、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故事,它就是皿方罍。 今天,它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庄严而肃穆。但谁能想到,这件国宝的回归之路,竟如此曲折离奇,充满了戏剧性,甚至沾染了死亡的气息。这背后的故事,甚至牵扯到一个死刑犯、一个农民,以及无数为它奔走呼号的文物工作者和中华儿女。 时间回到1919年,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湖南省桃源县的茅草屋下,农民艾清宴正在田间劳作,锄头触碰到一个坚硬的物体,他刨开泥土,一件巨大的青铜器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件器物造型奇特,纹饰精美,艾清宴虽然不识字,但也隐约感觉到它的非比寻常。 很快消息传开,古董商人石瑜璋闻风而动,他以50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件青铜器——皿方罍的器身,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巨款,足以改变艾清宴一家人的命运。与此同时,当地学者钟逢雨也表达了购买意向,并出价800大洋,但最终未能如愿。这件国宝的命运,就此发生了转折。 1952年,在云南的某监狱,死刑犯周磐即将走上刑场,这个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交出了一个看似普通的青铜器盖子,他声称这件文物是国宝,希望以此换取一线生机。 据悉,周磐的老上级、时任解放军高级将领彭德怀曾前往探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两人的会面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周磐最终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但这个盖子,却开启了皿方罍回归的漫漫长路。 经专家鉴定后确认,这个盖子正是3000多年前商代青铜器皿方罍的器盖,这消息在文物界如同投下了一颗炸弹,在那个战火纷飞、文物大量流失的年代,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皿方罍的器身,在被石瑜璋购得后,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漂泊之旅,它辗转流传,最终落入日本收藏家之手。2001年,皿方罍器身出现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最终以924.6万美元的天价成交,被法国藏家购得,消息传回国内,文物界一片哗然,国人痛惜这件国宝的流失。 这62年,皿方罍的盖子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库房里,仿佛在等待着与器身重逢的那一天。而器身则在异国他乡辗转,经历了战争、掠夺、交易,命运多舛。 2014年,一个消息再次振奋了整个文物界,皿方罍器身即将再次出现在拍卖场上。这一次,中国方面的态度坚决,这次势在必得,湖南省博物馆积极筹措资金,社会各界也纷纷慷慨解囊,一场跨越国界的文物追索行动就此展开。 在巴黎的拍卖会现场,气氛紧张而激烈。湖南省博物馆的代表沉着冷静,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竞拍下皿方罍器身。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在场的所有中国人都激动万分,62年的分离终于画上了句号。 当盖子和器身重新合体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不仅仅是一件文物的回归,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回归。 皿方罍的故事,是中国百年国运的缩影。从流失到回归,它见证了中国从衰弱到崛起的历程,这件青铜重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它的回归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明的致敬。 如今,皿方罍静静地矗立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向世人诉说着它的传奇故事。而那个用国宝换命的死刑犯周磐,他的名字也永远地与这件国宝联系在一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皿方罍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