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宋希濂发言说:“几十万元的法币抵不

报君知史 2025-01-09 23:28:54

1948年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宋希濂发言说:“几十万元的法币抵不上一块大洋,官兵吃不饱、穿不暖。自杀者有之,弃儿鬻女者有之,这怎能维系军心?” 这次军事检讨会规模很大,大部分的蒋军主要将领都来了,西北的胡宗南、东北的卫立煌、徐州的刘峙等一方大员,也都派代表前来。 会议一共开了七天,由蒋介石、“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轮流主持。 何应钦在会议第一天,以“国防部”的名义,公布了一份详细的损失清单。当参会将领们听到损失了三百多万兵员、上百万支武器、上万门各口径炮等惊人的数据后,无不愕然。 有和陈诚不和的将领,当众大骂说:‘陈诚吹嘘说三个月解决战斗,这都打了二年多,越打越糟糕。” 有人骂道:“陈诚不当参谋总长了,但这个责任他得负。” 将领们将矛头纷纷指向陈诚,这正是何应钦所期望的。何应钦在蒋军中的地位,本来仅次于老蒋,但自1944年底被陈诚取代军政部长后,地位一落千丈。 抗战胜利后,老蒋改组军事机构,取消军委会,设立“国防部”,以白崇禧为“国防部长”,陈诚为“参谋总长”。“参谋本部”的权力,大于有名无实的“国防部本部”,陈诚俨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于何应钦,则被老蒋打发去美国担任所谓的“军事考察团”团长。 到了1948年,陈诚因屡战屡败,被迫辞去“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海军总司令”等要职,由顾祝同、卫立煌、桂永清分别接任。 老蒋在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为了打压桂系,将白崇禧改任华中“剿总”总司令,由回国不久的何应钦接任“国防部长”。 何应钦是故意在军事检讨会上抛出“损失清单”的,其目的有三,一是,表明两年以来和解放军作战中,遭遇的惨重损失,和他关系不大;二是,将矛头引向陈诚,以出心中多年攒下的恶气;三是,故意使老蒋难堪。 老蒋在主持完开幕式后就离开了,当他看了记录会议情况的侍从秘书递来的报告后,气得脸色通红,对老侍卫长俞济时说:“何敬之这是要干什么?” 第二天,老蒋来到会场,当众给黄百韬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黄百韬获授的原因,是豫东之战救援区寿年兵团“有功”。 同样参与救援区寿年兵团的邱清泉很是不满,讥讽说:“区司令官被黄百韬救出来了?他人在哪里,怎么不见?” 授勋仪式结束后,老蒋又给将领们做了一番“打气”讲话,然后离开会场。尽管老蒋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会场,但有两个侍从秘书不停歇的记录,因此会场上发生的事,他是一清二楚。 会议的第三天,准备充分的白崇禧在发言时,抛出了针对战局的应变方案,主要为五点: 一、绥靖区和“剿总”、绥靖公署职权重合,导致力量分散,应予以取消; 二、不要纠结于城池的得失,应主动放弃次要据点,集中兵力拒守主要据点,以避免被各个击破; 三、在几个主要城市扩建空军基地,编组十万人的快速纵队,以空运的方式,增援各大战场; 四、新编十个骑兵师,以弥补机械化的不足; 五、应尊重前线指挥官的判断,不要遥控指挥,横加干涉。 白崇禧的主张,还是有操作性的,尤其是第五点,可谓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老蒋瞎指挥的毛病。 会议到第五天时,何应钦、顾祝同让众人发言,一开始发言的十几个将领,不是索要装备、兵粮,就是要求补充兵员。 轮到宋希濂时,他直言说:“几十万的法币,抵不了一块大洋,中下级军官每月所得,根本不足以维持其家属最低限度的生活,军官尚且如此,士兵的情况就更糟糕了。连基本维生都难,前线的官兵能有什么士气?” 宋希濂建议说:“官兵的军饷不应再以纸币支付,应按不同级别发放大洋,士兵每月不少于三个大洋,下级军官不低于五个大洋。” 宋希濂的发言,引起在场军官的共鸣,孙立人、黄维、霍揆彰等将领纷纷出言支持。 到了会议的最后一天,顾祝同宣布了新制定的战略方案,大意是,为了应对局势,在华中、徐州等战区,编组辖三个军以上的大型兵团,重点是徐州“剿总”,应新编至少三个兵团;在江南、西南等地增设编练司令部,抓紧编练新军。 会议将结束时,老蒋跑来和将领们合影,这时,从锦州来的93军军长盛家兴给老蒋递了一个报告。 盛家在报告中,先讲了解放军官兵一体,军官带头冲锋,纪律严明,深得民众爱戴等优点,接着提出,蒋军应该向解放军学习,否则很难取胜。 老蒋翻看了报告后,气冲冲的说:“这个盛家兴,在精神上成了俘虏。” 会后,杜聿明被委任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宋希濂为华中“剿总”副总司令,新编组了第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六等兵团,由杜聿明、黄维、李弥、宋希濂、孙元良等分任司令官。 老蒋在主持会议时,曾说过:“大家再不努力,再不觉悟,明年这个时候,能不能在这里开会,都成问题。”

0 阅读:103

评论列表

三防牛老大

三防牛老大

1
2025-01-16 14:32

一群浑蛋

报君知史

报君知史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