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再次回村发钱,给小学老师每人发10万,60岁以上光明村老人发1万。问题是现在还有这种老师和老人吗?还有多少人会感恩他们?被个人自由主义解构的社会,还有容得下感恩吗? 其实,这不是刘强东第一次回报家乡,感恩乡亲。早在2015年春节,他携妻子回光明村时,就给全村65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了1万元红包。后来,又多次在春节期间给村里人送年货。 此外,他投资5800万元为家乡老人建了一座养老院;捐资4000万元引进南京外国语学校宿迁分校,提升了家乡教育水平。在宿迁投资45亿元打造京东商城信息科技产业园;设立扶贫基金,累计向宿迁教育、文化、养老等公益事业捐款超1亿元。 这些投入并未遵守市场法则,更多的是基于感恩逻辑。近几十年,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几乎给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标注了价格,相当于“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所以,“命运馈赠”变成了“命运买卖”,爱情之美被传唱成了赤裸裸的“爱情买卖”,随之而来的是妹子们越来越市侩,丈母娘越来越生猛,市场消费主义主导一切。 有些人觉得刘强东很土很豪很土豪,我反倒觉得他很浪漫。有些人把浪漫简单地理解为烛光晚餐、当众求婚之类的小确幸,莺莺燕燕,你侬我侬。 其实,中国人的浪漫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是仗义江湖、锄奸扶弱、为国为民;是载人飞船叫神舟、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载人空间站叫天宫……讲究的是宏大叙事。 这种浪漫的内核并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是人定胜天的反抗,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虽千万人吾往矣”…… 不问输赢,不论盈亏,只问是否值得。如果值得,无论多大困难,也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不惜一切干到底。 武汉疫情爆发时,京东顶着连续12年亏损,以“自杀式”单向物流参加武汉保供战。此战,京东虽未给武汉捐一分钱,但钟南山院士却亲笔写下感谢信:“感谢京东心系医疗救助一线,以最快的速度将急需医疗物资送达武汉”。 2022年上海疫情最危急时,京东从全国各地调集物流车辆,分14批驰援上海,开启“自杀式”单向物流配送模式,周而复始,以此来保障每天都有人接力配送物资。 这几天,刘强东说了京东的一个内部规定:“当我们国家、社会发生任何灾难的时候,我们就近仓储的经理有权力,而且必须把库房里所有需要的货物全部捐给灾区!”试问有多少企业负责人敢如此浪漫? 2017年12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刘强东说:“30年前我们都说好了,要让一拨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再帮没有富起来的人。3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一部分人已经富起来了,富到赚一个亿都是小目标……”试问有几个企业负责人敢如此浪漫? 基辛格曾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其实,这就是一方水土养出一方人,但被达尔文主义污染过的土壤,肯定培育不出“最勇敢的人”。网上有些人羡慕光明村的老人和小学老师,叩问为啥自己家乡出不了刘强东?说到底也是土壤问题。 1992年,刘强东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没钱读书,光明村村民自发捐款。有的拿出5分钱、有的抠出1毛钱,实在没钱就捐鸡蛋,最多的捐了1块钱,但他们“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伙举全村之力,为刘强东凑了500块钱和76个鸡蛋。当时,没人想过回报,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不能让村里第一个状元念不起大学,希望他能从贫困的小山村里走出去,不要像他们那样世代为农,面朝黄土背朝天。 试问有多少这样淳朴的农村和农民?以我在湖南农村生活的经历来看,大部分村民都只顾自己,人多欺负人少,软柿子各种捏,甚至吃绝户。别说捐款,不心生嫉妒就已经很好了。 所以,不是某些村子出不了刘强东,而是它们压根就配不上刘强东。因为“涌泉相报”的前提是“滴水之恩”,种不下善良的种子,就长不成供后人乘凉的大树。“十年树木”都不愿意干,谈何“百年树人”?不结善缘,焉得善果? 现在,很多企业老板也要求员工感恩,这就有点搞不清自己的位置了。可以说,绝大部分老板与员工都是建立在工资基础上的雇佣或合作关系,每月结算一次,互不相欠,并不存在资助之恩或馈赠之情。 我们为啥要感恩父母、老师和国家?因为对我们而言,父母有养育之恩,老师有传道授业解惑之恩,国家有生命、工作和生活的庇护之恩。这些东西无法用市场衡量,无法用金钱量化,唯有以心换心,方得圆满。 “恩”是啥?从心,缘于心而归于心,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心理活动,讲究的是不忘初心,是否值得和愿意。老板开公司的初心是啥?当然是为了自己赚钱,顺便解决他人生计,缘起于私心,凭啥缘归于公利? 其实,老板要求员工感恩,并非想跟员工以心换心,而是想把自己置于高人一等的位置,享受员工的服从与顺从,甚至要求员工匍匐在地,三跪九叩,妥妥的封建余孽,朽木粪土!
刘强东再次回村发钱,给小学老师每人发10万,60岁以上光明村老人发1万。问题是现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5-01-10 14:29:06
1
阅读:104
队长别开枪是我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