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大教授叶公超出轨堂妹后,妻子用40年诛心报复,直到丈夫临终前,也没有

不负此生哇 2025-01-10 18:15:03

民国时期,北大教授叶公超出轨堂妹后,妻子用40年诛心报复,直到丈夫临终前,也没有盼回妻子,抱憾离世。 当时,作为最年轻的教授,叶公超曾在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校任职,季羡林和钱钟书等都是他的学生。 他出身优渥,相貌堂堂,且满腹经伦,学贯中西,公认的青年才俊。 但是,他的性格有些偏激,与人交往时,总是说话不留情面,这也可能是知识分子的一种狂傲。因此,他追求过两个女生,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在一次文学沙龙活动中,叶公超看上了燕京大学的校花袁永熹。 袁的父亲曾是袁世凯的幕僚,在官场时风光无限。可惜于1929年去世,家道就此中落。 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兄妹几人靠变卖父亲的字画上完大学。 袁永熹很要强,学习刻苦,成绩也很突出。她知书达理,气质不凡,举手投足间,都透着贵族的气息。 叶公超对她很着迷,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来自他自身的特殊魅力,很快征服了姑娘的芳心。 虽然袁永熹早就听说叶公超脾气不太好,但是她想:人不可能没有缺点,更何况是那么有才华的人,傲慢一点也是正常的。 于是,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才子佳人,看起来真是天作之合。 不久,他们在众亲友的祝福下,举行了婚礼。婚礼上,叶公超许诺:“此生定不负卿。” 彼时,袁永熹刚从燕大毕业,本想继续深造。却甘愿做个相夫教子的贤内助,好让丈夫安心教学。 婚后,他们先后生下一双儿女。美满的婚姻,羡煞他人。 然而, 两人在相处中,叶公超逐渐暴露了自己性格的弊端。 抗战期间,他们举家搬到了昆明。由于兵荒马乱,生活水平自然下降。 叶公超总是嫌家里寒酸,饭菜清淡,不合口味,经常对妻子发脾气。 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餐桌上,叶公超当着朋友的面,愤怒地摔下筷子,声音冷冽地斥责道:“做个饭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让一旁的朋友尴尬极了。 面对丈夫的埋怨,袁永熹忍住溢满眼眶的泪水,并没有和他争执。只是在朋友走后,耐心地和他沟通:“饭菜不合胃口,我有责任,可是你当着客人的面,冲我发火应该吗?”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她亲自下地学习种菜。回来时,还顺手摘下路边的花朵,更换到花瓶里。尽量把家里布置得温馨一些,为丈夫打造一个更好的居家环境。 上海沦陷后,叶公超接到叔父叶恭绰的来信,请求他帮忙守护文物“毛公鼎”。 他立刻去了上海,联系了堂妹叶崇范(叔父的养女),赶在毛公鼎被搜到之前,及时把它从叶府转移走了。 为此,叶公超被日本兵抓进了监狱。在长达40多天的牢狱生活中,遭受了各种酷刑,对于毛公鼎的下落,却始终闭口不言。 期间,心急如焚的叶崇范多次前来探监。在艰难绝望的环境下,叶崇范的关爱和焦急,给予了叶公超极大的安慰。 最终,叶崇范找匠人仿造了一只假鼎,交给了日本人,才将叶公超营救了出来。 一来二去,叶公超全然忘记了,远在美国避难的妻子和儿女,对叶崇范暗生情愫。 叶崇范也是个有夫之妇,她的丈夫是西南联大的教授汪一彪,但她抵挡不住风流才子的诱惑,最终冲破了伦理道德的底线。 不久,风言风语传到妻子的耳朵里。她连夜飞回国内,找到丈夫当面质问,可得到的回答是:“她是我堂妹,我们如有私情,岂非有违人伦?” 其实,妻子最初也不相信这些闲话,可有人告知,堂妹和丈夫无血缘关系。她通过这些日子丈夫的变化,和暗中调查,彻底相信两人的私情。 临走前,妻子留下一句话:“从今天起,我不会再为你煮一顿饭、洗一件衣服。” 从此,袁永熹就像一座冰山,彻底将心封闭了起来。她回到美国,在加州大学找到了一份研究院的工作。此后的她,一心致力于科研和教育,再不问前尘过往。 叶公超如愿以偿地和堂妹生活在一起。然而,激情过后,他开始思念妻儿,频繁给袁永熹写信,信里满是后悔和愧疚,多次提到想让一家人重新团聚。 但是,这些信最终都如泥牛入海,袁永熹的沉默,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 叶公超恨不当初,这种悔恨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主题。 晚年时,他在书桌前,留着当年袁永熹的照片,有时盯着照片看上一整天。 1981年,在台北的一家医院里,瘦弱的叶公超躺在病床上,眼神孤独地望向门外,喃喃地说:“我的太太和孩子们,看我来了。……她会来的,她会来看我的。”但最终也没有等来,他想看到的身影。 同年11月20日,这位老人遗憾离世。连他的葬礼妻子都没来参加,只是送了一副挽联。 结语: 叶公超曾经闪耀过,精彩过,他的爱国之心令人敬仰。但他对婚姻的不忠,使人生高开低走,只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袁永熹独立、自强,活出了尊严,称得上是女性的楷模!但对于一个情感丰富的女人来讲,这一生又何尝不是蚀骨之伤?看上去惩罚了男人,其实受伤最深的还是她自己!没有赢家。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