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64岁胡适访美,35岁张爱玲得知后,专程去拜访。见面时,胡适笑眯眯:“向你爷爷问好。”张爱玲:爷爷早死了。几天后,胡适敲响了张爱玲家的门。 13年后,对那一晚的胡适,张爱玲这样描写,“胡适他围巾裹得严严的,脖子缩在半旧的黑大衣里,厚实的肩背,头脸相当大,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我忽然一阵凛然,想着:原来是真像人家说的那样。而我向来相信凡是偶像都有‘粘土脚’,否则就站不住,不可信。” 然后张爱玲写到,我跟着望过去,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深处吹出来,吹的我眼睛都睁不开了。 在1955年深秋,两位女子拜访了胡适在纽约的公寓,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炎樱,张爱玲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质,反倒炎樱相当的活泼,胡适和江东秀都很喜欢他,跟炎樱聊的很开心,对张爱玲的印象倒不深。 可就是这一次拜访,胡适才知原来张爱玲就是张佩纶的孙女,1955年11月10日,胡适日记中清楚的记下“张爱玲,《秧歌》的作者,始知她是丰润张幼樵的孙女。幼樵贬谪时,日记中曾记先父远道寄函并寄银二百两。幼樵似甚感动,故日记特书此事。(《涧于日记》有石印本)。” 在1967年到1879年间,胡适的父亲胡传曾5次参加乡试,然而都未中举,直到39岁,始终抑郁不得志未能鲤鱼跃龙门,蟾宫折桂的他去到了北京,遇到了贵人张佩纶。 在得知胡传的境遇后,张佩纶就给他写了一封举荐信,让他去找钦差大臣吴大澂,因为这一封举荐信,胡传自此成功进入政途,能够青云直上,直到55岁去世。 在此之前,他跟张佩纶曾有过另一番交集,张佩纶毕竟以弹劾大臣闻名,而且在马尾战败后被夺职流放到张家口,甲午战争年间也再次被弹劾,只能迁居南京,曾经朋友千万个有,落难时节半个无。胡传在得知此事后,却专门写去了一封慰问信,还附加200银元,这份难得的雪中送炭情谊让张佩纶感动不已,还特意写到了《涧于日记》中。 所以胡适在见到张爱玲时,才会说向你爷爷问好。 张爱玲彼时不解其意,反而诧异万分。关于胡适有着极大的争议,比如蒋介石称胡适为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季羡林则称胡适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 可在文学哲学角度而言,胡适还是较受推崇的,张爱玲便极其欣赏他的海上繁花列传,而且胡适平易近人,喜欢提携年轻人也算是出了名的。 张中行就曾说“在当时的北京大学,交友之广,朋友之多,胡适是第一位。大家都觉得,他最平易近人。” 胡适似乎总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满面堆笑,而且但凡有学生拜访他的私宅,坐在他的客厅里高谈阔论,迟迟不走的话,胡适也从不会下逐客令。梁实秋就据此称赞他,胡先生是最是平易近人的,十分的温和,从未见过胡适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的样子。 永远是笑容可掬。其心休休然。 所以因为深知胡适平易近人,又乐于提携年轻人,所以在一年前,张爱玲就把自己刚出版的小说秧歌寄给了他,想据此请教。 后来也曾寄去一封信说“很久以前我读你写的《醒世姻缘》与《海上花》的考证,印象非常深,后来找了这两部小说来看,这些年来,前后不知看了多少遍,自己以为得到了不少益处。”(其具体时间为1954年10月25日。) 除此之外,两个人并没有再多交集了,张爱玲以为胡适所谓的向自己爷爷问好,是在寒暄,便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几日后,胡适上门拜访。 原来,在知道张爱玲是张佩纶的孙女后,便格外放在心上,后听闻张爱玲住进了纽约八十七街救世军办的职业女子宿舍,就去探望。 这次拜访两个人,两人交流了很多,胡适也将张爱玲曾经寄给自己的秧歌进行了批注,上面写了密密麻麻的点评。 这一夜的胡适,也给张爱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于胡适而言,彼时胡适是尚不知张爱玲注定是要跟林语堂一样红遍美国的,也不知10个月后张爱玲第二次到访纽约,是跟65岁的赖雅结婚并堕胎,更不知后来的张爱玲会那样寂寞的离世。 张爱玲死的很寂寞,就像他活的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了历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永存……
1955年,64岁胡适访美,35岁张爱玲得知后,专程去拜访。见面时,胡适笑眯眯:
底层史观吖
2025-01-10 18:52:30
0
阅读:107
用户10xxx41
倭寇鬼子好基友胡适之
用户10xxx41
最早的矮大紧
用户10xxx41
公知锑鼻祖胡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