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秋,盛传陈诚要取代何应钦担任军政部长,何应钦大骂说:“我当师长时,他连营长都不是,有什么资格来当。” 何应钦和老蒋的心腹陈诚,结怨很深。1928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南京的军政大权,被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所把持。不久后,被北伐军击败的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卷土重来,率六万大军渡过长江,直趋南京。 桂系和何应钦指挥的黄埔系部队,和孙军在南京郊区的龙潭镇展开大战。激战数日后,孙军惨败,孙传芳仅带数百人过江,其余人马损失殆尽。 陈诚时任21师师长,他因病重,由士兵抬着轿子去一线指挥作战。战后,何应钦以此为由,免去陈诚师长职务,打发他去军委会担任闲职。直到老蒋复任总司令后,陈诚才被再次起用。 陈诚本就不是心胸广阔之人,加之何应钦确实也存有打压之心,他对何应钦是记在心中,两人此后睚眦不断。 起初,何应钦根本不把陈诚放在眼里,毕竟两人地位相差甚大。不想,陈诚受老蒋的信任程度之深,晋升速度之快,大大出乎何应钦的预料。随着陈诚地位的不断攀升,对何应钦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1935年,何应钦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除了老蒋这个“特级上将”外,何应钦的军衔是到头了,这时的陈诚只是中将衔。但一年后,陈诚成了“中将加上将衔”,可以挂三颗星,1939年,陈诚铨叙陆军二级上将。 到了1944年,陈诚已是身兼多个要职,若不是一级上将的八个限额已满,老蒋早就给他晋升了。 陈诚的军衔暂时升不了,老蒋便决定先让这个心腹升职,取代何应钦担任军政部长。 何应钦已把持军政部长一职十四年之久,全面抗战爆发后,军政部改组,下设军务、机械化、马政、交通、军法等司及兵役、军医等署,并分管各战区司令部、兵工厂、军医院、军牧场、军事监狱等,在军委会的四大部(军政部、军训部、军令部、政治部)中,职权最大。 老蒋先让人放出陈诚要去军政部的消息,以试探何应钦的反应。何应钦听到后,大骂说即便是军政部长换人,也轮不到陈诚来当。 得知何应钦的态度后,为了让陈诚顺利接手军政部,老蒋把何应钦叫来,开门见山的说:“敬之啊,你在军政部的时间也长了,不行就换个人吧,让辞修(陈诚的字)去主持如何?” 何应钦说:“委员长,我看还是顾墨三(顾祝同)合适,他为人沉稳。” 老蒋说:“顾墨三过于循规蹈矩,没有锋芒,还是辞修合适。” 老蒋都如此说了,何应钦只能无奈的同意。11月,陈诚正式就任军政部长,何应钦此后,再未恢复在“黄埔系”中第二人的地位。 不久后,老蒋将何应钦派去昆明,担任陆军总司令。陆军总司令部,辖四个方面军,总司令分别是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王耀武。 除驻印军和滇西反攻部队外,四个方面军的部队,是最早换装美械的,何应钦这个总司令,手上的军权是不小的。但老蒋显然不会让何应钦长期掌握部队,抗战胜利后,方面军建制撤销,接着老蒋又对军事机构进行了大改组。 改组的结果是:取消军委会,成立“国防部”,“国防部”下设“国防部本部”和“参谋本部”,白崇禧任国防部长,陈诚任参谋总长。“参谋本部”下设的陆军、空军、海军、联勤四大司令部,由顾祝同、周至柔、陈诚(兼任)、郭忏任总司令。 参谋总长的实权大于国防部长,周至柔、郭忏是“土木系”骨干,陈诚系统大获全胜。 至于何应钦,只得了一个重庆行营主任的头衔,明显是降职使用。即便如此,老蒋犹嫌不足,不久后又将何应钦打发去美国,担任军事参谋团团长。 所谓的“参谋团团长”,指挥不了一兵一卒,也无任何事情可以参谋,对何应钦而言,如此任命,形同放逐。 直到1948年春,何应钦才被老蒋召回国,相继担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长”,他之所以再受重用,主因是蒋军在各大战场接连失败,陈诚替老蒋“背锅”,被免去本兼职务,在这种局面下,老蒋不得不借用何应钦的资望。 让老蒋没有想到的是,何应钦不在像之前那样对他恭顺。老蒋在8月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何应钦在作报告时,一股脑将蒋军的损失和盘托出:“两年多来,兵员死伤、被俘、失踪多达300万人,损失步枪100万支,轻重机枪7万挺,山野重炮1000余门,迫击炮和小炮1.5万余门,此外还有战车、装甲车以及大批的通信器材和大量的弹药。” 何应钦这样做,是不愿为战败承担责任,同时将矛头指向宿敌陈诚。老蒋尽管很不满,但接连的败讯,让他根本顾不上对何应钦秋后算账。 南京解放后,国民党迁逃广州,何应钦心灰意冷,主动辞去本兼职务,无官一身轻的他,反而不再惧怕老蒋,准备带着家人前往美国定居。 不待何应钦离开,老蒋便指令周至柔,派专机将何应钦及其家人“护送”去了台湾。台湾省主席陈诚,在得知何应钦到台北后,反应冷淡,连像样住处都没给安排。 台湾警备副司令钮先铭,主动和家人搬出了在台北的一所大宅子,让给何应钦居住。此后的何应钦,再未担任实职,他对探望的亲友说:“我现在的工作就是三打,打桥牌,打球,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