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民国首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的顾毓琇的事迹很值得琢磨一下
1. 民国时候,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也是蔡元培创建的,1927年创立于上海,这个时间和我之前推测西方古典音乐最早不会早于1930s非常吻合,所以,这个学校性质应该和1861年创建的江南制造局一样,实为西方转化和翻译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的
2. 顾翻译的贝多芬「欢乐颂」的歌词很让人惊讶(图一)
“快乐!快乐!快乐!美丽的神光辉煌。天国仙都的女郎,我们陶醉圣火的热狂,闯进神圣的天堂。你的精诚重新团结,扫尽世俗的参商。四海之内皆是兄弟,看你的柔翼翱翔”
从这个歌词可以大致断定很可能是成吉思汗时候的歌曲,信仰佛教,以四海皆兄弟为主旨,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但和贝多芬所在的奥地利完全不符
贝多芬生卒时间 1770 ~ 1827,按我们的考察成果对纪元时间转换一下,就可得到 1181 ~ 1238,这个时间与成吉思汗的生卒时间 1162 - 1227 的确高度重合
3. 古典乐器的音调是考察自「管子.地贤」,确定了黄钟为 348Hz,姑洗为 440.4Hz,分别对应了 自然律的 F1,和十二平均律的 A1。确定这个的时代我认为应该是在北宋,比如王安石,沈括的时期,他们以精湛的数学,物理知识推算出了黄钟和姑洗的音调,毕竟那时肯定也已经开始研究声波了
由以上信息就可以判断,北宋时候开始形成新的乐理知识,并且应该出现了许多新的古典乐器雏形,而到了金元时期,交响乐应该就开始大行其道了
4. 有一批好书可能是有关古代音律的,包括:
- 中国古乐歌谱五十调「魏氏乐谱」
- 林谦三的「明乐八调」
- 1957年出版的范天祥的「中国诗歌」
- 1961年台北出版的「顾一樵全集」,其中含有「明乐谱50首」,在第十一集的「一樵文存」里
- 1964年出版的「唐宋歌乐谱」
- 1968年出版的「宋词歌谱45调」
最后,可以看到汉武帝填词的歌谱都流传到了明朝初年,姜白石自度的乐谱也同样流传到了明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