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文强被俘,在吃饭时,被俘的国民党将领对他非常客气,解放军干部察觉

史记峰会 2025-01-13 21:50:10

1949年1月,文强被俘,在吃饭时,被俘的国民党将领对他非常客气,解放军干部察觉这是条大鱼,经过审问,得知他是杜聿明的副参谋长。 1948年9月,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在总部礼堂举行了一个欢迎仪式,向在场的高级军官介绍了新来的"徐州前进指挥所”副参谋长文强。 蒋介石派杜聿明去给刘峙当副手,但又担心他的资望难以服众,毕竟还有李延年、刘汝明等五个副总司令,于是又设立了"徐州前进指挥所”,以杜聿明为主任,将邱清泉的二兵团、黄百韬的七兵团、李弥的十三兵团、孙元良的十六兵团划入该指挥所。靠着主任的头衔,杜聿明可以名正言顺的指挥这四个机动兵团。 前进指挥所设立后,杜聿明写信邀请在长沙绥署任职的文强,让他来给自己当副参谋长。 抗战胜利后,戴笠为了将军统的势力扩展到东北,派文强去东北筹建办事处,并任处长。对外,文强的身份是东北行辕督察处中将处长。 在东北期间,文强和杜聿明结下了深厚的关系。1946年3月,戴笠坠机身亡,郑介民、唐纵、毛人凤为了军统的控制权,争斗不休。最后,郑介民胜出,担任局长。 文强虽受戴笠重用,但加入军统属于半路出家,级别虽高,但根基却不深。不过,由于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和文强公私之间的关系都不错,所以郑介民等人在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后, 大肆更换人员时,文强并未牵扯其中。 1947年8月,熊式辉被调离,东北保安司令部机构撤销,杜聿明自身难保。在这种情况下,文强只能另谋出路了,他走了湘军元老、时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的门路,调任绥署担任第一处中将处长。 杜聿明在被闲放了一年后,徐州“剿总”设立后,被老蒋再次起用。杜聿明第一时间写信邀请文强,信中言语恳切。文强去咨询程潜的意见,程潜暗示他若去徐州上任,恐难免成了俘虏。 文强考虑后,还是选择去徐州上任。杜聿明给文强这个副参谋长的职权很大,负责管理前进指挥所的人事、军法及后勤,可见对他的信任。 到任一个多月后,淮海战役打响。杜聿明让文强加强徐州城内秩维持序,起初文强带着督察队在城内巡逻时,还能起一些效果,但随着前线蒋军的溃败,大批残兵败将涌入城内,这些人数量以万计,他们或强拉民夫、或入屋骚扰民众、或聚集成群四处游走。面对这种情况,文强已然是无能为力了,靠他手头那点督察队员,根本管不过来、 11月30日,从南京开会回来的杜聿明,召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主要将领开会,部署撤退事宜。 刘峙为了将烫手山芋交出去,几天前向何应钦、顾祝同建议,说为了便于救援被包围在双堆集的黄维兵团,应在蚌埠设立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北上解围。鉴于李延年、刘汝明都有“剿总”副总司令的身份,刘峙说他去蚌埠,便于督促两人。 何应钦、顾祝同自然清楚这是刘峙的脱身之计,但并未说破。就这样,杜聿明这边正为如何顺利逃离徐州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刘峙已飞去了蚌埠,在新设的总部办公室,和刘汝明煮茶聊天。 杜聿明集团撤逃失败,被解放军合围在在陈官庄地区。杜聿明在包围圈内,给老蒋写了一封长信,里面提了就当前战局的上、中、下三策,派参谋长舒适存在临时机场乘小飞机去南京亲自交给老蒋。 舒适存在被围后,整日唉声叹气,面对文强时牢骚不断,这次可算逮着离开的机会了,到南京后,他自然不会有再飞回去的打算了。 见舒适存一去不返,杜聿明便让文强代理参谋长职权。这时的杜聿明,面对跋扈的邱清泉、狡诈的李弥,能信任的也就文强等寥寥数人了。 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对陈官庄包围圈的蒋军,发起了总攻。李弥跑到杜聿明的指挥所大叫说:“完了,完了。” 杜聿明看了李弥一眼,脸色阴沉,李弥见状转头离开。1月9日傍晚,杜聿明、邱清泉、李弥等人在第五军的军部开会,讨论如何突围,开了没多久李弥见枪炮声不断,干脆自行离开了。 杜聿明见自己的指挥已经失灵,不得不派人通知文强,让带着指挥所直属的卫队、战车连到第五军军部集合。 文强去找战车连,早就没了踪迹,他只得带了二十几个人去了第五军军部。文强到时,已是深夜,杜聿明、邱清泉及第五军军长熊笑三等人早已离开。 卫队长对文强说:“参座,第五军军部的人都跑光了,这里位置又太显眼,还是换个地方吧。” 文强带人走出军部后,身边一半的人趁机溜走了,他带着参谋、卫队长及七八个卫兵继续行路。一行人见到处都是喊杀声,胆战心惊,清楚想要突围出去,已然是不可能了。 第二天清晨。几个解放军战士发现了文强一行,几声“缴枪不杀”后,文强带着手下向解放军投降。 文强被俘后,隐藏身份,说他是书记官。但他的身份很快暴露,当天下午,一个解放军干部在审问他时,拿出一张照片笑着说:““你们总部有没有一个中将参谋长,名字叫文强的?看照片,他和你很像啊。” 见身份暴露,文强也不不遮掩了,承认说:“我就是文强。” 军统大特务、徐州前进指挥所中将代参谋长文强,就此落网。

0 阅读:66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