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岁的重庆男孩康国雄在家门口撞见了蒋介石夫妇。此后,蒋介石每次来汪

史记峰会 2025-01-15 00:42:32

1941年,12岁的重庆男孩康国雄在家门口撞见了蒋介石夫妇。此后,蒋介石每次来汪山散步,都会在康家门口叫上康国雄。如果宋美龄陪同散步,则会叫上康国雄的妹妹。 康国雄回忆,每次蒋介石前来,都会用很重的浙江口音喊“国雄,国雄”,侍卫官马上跑进屋找康国雄。年幼的康国雄一点都不怯生,每次都兴冲冲地跑出去。 当在一起散步时,蒋介石很喜欢问康国雄农村的情况,康国雄的父亲是四川美丰银行的老板康心如,康家里有一群来自农村的佣人,平日在和佣人的闲聊中,康国雄掌握到不少乡下的琐碎情况,于是就一一告知蒋介石。蒋介石很满意,常常让侍卫官给康国雄送一些从印度空运来的水果和糖。 有一天。蒋介石邀请康国雄来官邸共进晚餐。蒋纬国先接待了他,笑呵呵告诉康国雄:“就叫我蒋二哥吧。” 1945年7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正在读中学的康国雄和三个同学在汪山玩耍,此时每隔两三百米就有站岗宪兵出现,他立马向同学炫耀自己和蒋介石的关系,同学们自然认为这是他吹牛,都不相信。结果过了不一会,蒋介石的车队驶过,康国雄冲着汽车大喊“委员长”,车队戛然而停,侍卫官下车请康国雄上车与蒋介石同坐,并同意把他的三个同学也带上。 同学们在车内不知所措,康国雄则与蒋介石展开闲聊。他求了蒋介石一件事,说他想去空军幼年学校,但因没有小学毕业文凭而过不了招生门槛。兼任空幼校长的蒋介石当下同意特招康国雄,还顺带上他的三位同学。这是康国雄最后一次见到蒋介石,后来传言他是“蒋介石的干儿子”,即由此而来。 稚嫩的康国雄能在蒋介石面前大大方方,不知回避为何物,与他的出身有密切关系。康家不是普通“土豪”,执掌美丰银行的康心如是民国金融巨头,康国雄的父亲康心如和哥哥康心孚都曾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康心孚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康心如则在赴日前由哥哥介绍入同盟会,仪式是由于右任主持的。 后来,康心孚一度任孙中山的秘书,康心如则受命办报、经营书店和出版公司、管理银行。康心孚英年早逝,康心如最终走上“实业救国”道路,1922年借钱入股,参加创办美丰银行。 抗战胜利后,康心如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他决意留在重庆继续从事金融业,1949年11月,他在第一时间迎接了解放军入重庆。1950年,康心如进入了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全国工商联执委。 康国雄后来考上了南开大学,是新中国大学培养的第一批经济学人才。毕业时,全班被分配在天津各中学教书,课程包括地理、历史、美术、体育。康国雄则被分配至北京工业管理学校,这是当时第一机械工业部直属学校。 后来,康国雄因为“蒋介石的干儿子”这个所谓的传言而受过冲击。“蒋介石的干儿子”这个头衔很引人瞩目,给康国雄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康心如为给儿子洗脱罪名,写信给被特赦的军统大特务沈醉,求他出一份证明。 沈醉当时的处境也不好,但是他看到信后,非常仗义,回信给康心如说:“蒋介石住在重庆南岸时,偶尔外出散步,曾携带过您的孩子。当时在蒋介石身边担任警卫的特务,大多和我熟识,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告诉我曾收康国雄做干儿子的事。” 沈醉根据自己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六七年工作经验,断定没人在回忆史料里提及这件事,他最后以肯定的语气说:“可见说你儿子说蒋介石的干儿子,这完全是一种误传而没有什么根据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康国雄偷看了自己的档案,真相大白,原来“蒋介石干儿子”的传言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撺掇其两个儿子所捏造,这是旧式大家庭里彼此勾心斗角的常见一幕。康心如得知这一切后心痛欲绝,立遗嘱与这个儿子及两个孙子断绝关系。 1969年,康心如在北京病逝。在特殊年代,康心如一家得到周恩来总理三次指示保护,另有章士钊不遗余力照顾康家。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病逝,康家上下泣不成声。 后来,康国雄成为朝阳区职工大学的业务骨干,深得领导赏识。更让人称奇的是,康国雄抓住了80年代初期的经商热,下了海,几经周折,他想到去香港闯荡,他家还有着海外关系。1986年,上级批准了康国雄的请求。 1997年1月,通过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军中将文强的介绍,蒋纬国来信邀请康国雄赴台旅游。康国雄此行有两个目的:看望二姐和表兄;探望蒋纬国和陈立夫,尽可能与父辈的故旧建立联系。康国雄还去慈湖参观了蒋介石陵园,他感慨万千。

0 阅读:0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