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00多名苏联军事专家来中国找工作,没成想,几十年后“赶都赶不走”,这是为什么?提到1991年,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苏联解体。 这年12月26日,苏联被解体为15个国家,只是这些国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背负着前苏联留下的巨额欠债,其中,当属乌克兰的遭遇最惨。 乌克兰虽然继承了不少前苏联留下的军工厂和武器,但他们并没有珍惜,而是开始低价抛售。 苏联解体前,那些军工专家的待遇相当优越,可在解体之后,对乌克兰来说,这些专家成了“烫手的山芋”。 所以,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乌克兰的军事专家被迫寻找新的工作地点,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俄罗斯和西方国家。 可惜的是,俄罗斯并没有意愿“收留”他们,但好在西方国家愿意出高价。 不过,西方国家的高价“徒有虚名”,因为那边的物价也很高,钱并不值钱。 最后,还是我国把这些专家争取了过来,因为我国拿出了其他国家给不了的两个东西:信任和尊重。 这两样东西具体体现在哪呢?这些专家来华后又干了什么呢?首先来说一说我国给的尊重,为了迎接这批军事专家,中国专门在陕西拨出1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兴建厂区,而且厂区完全按照乌克兰建筑风格建造,让专家们在中国就像是在家一样。 再来说一说信任,我国给外来专家提供团队支持,专家可以当团队的领头人,当然也可以自行组建团队,这种无条件信任让外来的专家备受感动。 最后,来到中国的乌克兰专家多达200多人,而且几乎全是顶尖的专家, 比如说专家之一巴比奇,他曾参与设计“瓦良格号”航母,但苏联解体后,他面临了失业,而中国则给了他“涅槃重生”的机会。 后来,中国收购瓦良格号,巴比奇就参与到了改造工作中,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中国专门给他安排了研究室,科研经费更是毫不吝啬。 我国第一艘航母横空出世,其中就少不了巴比奇的努力。 之后,巴比奇始终坚持在一线,后来还因为贡献突出获得了“齐鲁友谊奖”,并在2017年被评为了院士。 让这些外国专家不愿意离开中国,除了受到尊重和信任外,当然还有中国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这些专家在工作期间,经常会跟中国人打交道,中国人的低调谦逊和彬彬有礼深深打动了他们,在跟中国人接触过程中,外国专家们也是倍感亲切。 为了让专家们没有后顾之忧,中国方面还把他们的家人都接了过来,安排他们的孩子入学。 比如说巴比奇,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年,他不光结识了中国朋友,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的家人也都完美融入了中国。 “我早已经将中国当作自己第二个故乡,中国人很聪明,我选择永远留在中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这是巴比奇曾经说过的话。 最后,这200多名来华专家,绝大部分都留在了中国,其中还有不少人拿到了中国的永久居住证。 现如今,来华工作或者定居的乌克兰专家已多达2000余名,我们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温暖和重视,他们也为中国的军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1年,200多名苏联军事专家来中国找工作,没成想,几十年后“赶都赶不走”,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1-14 16:18:14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