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这不仅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更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国大典原本定在了1950年1月1日,却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而最终定在了1949年10月1日,此人便是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同志,究竟斯大林说了什么话?使得开国大典得以提前举行呢?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1949年之际,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等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殆尽,此时,建设新中国的筹备工作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 经过高层领导们的初步商议,将开国大典的确切日期定在1950年1月1日,这大概有二个层面的考虑:第一,这个日期是农历新年,代表着新中国的开始。 第二,当时形势的复杂。虽然老蒋败局已定,但仍有南方等几个少数省份在其掌控之中。另外,当时的北京有2万多名特务分子,随时会进行破坏活动。 中央定下日子后便派刘少奇访问苏联,当时的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而且在抗日战争中出兵打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刘少奇在莫斯科与斯大林同志进行了热切的交流,但在得知开国大典的日期后,斯大林的脸色变得凝重,刘少奇便把中央选择这个时间点的想法告诉了他。 然而斯大林当场问了一句话:“假如真的到了这一天,如果中国还没有完全解放,那是不是开国大典就延期举办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斯大林的这句话改变了历史。 他又补充道:“开国大典越早越好,新中国成立越早,国际上提供的支持越多,而蒋介石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就越小”。 刘少奇回到北京后,就立即把斯大林的宝贵意见汇报给了毛主席。主席听后眉头紧锁。其实早在之前,毛主席就觉得开国大典应提前举行,但当时有不少人反对,奈何少数服从多数,而今日斯大林也有同样的看法,那就不得不重新选定开国大典的确切日期了。 主席便迅速召集了一场紧急会议,在场的领导都意识到了会议的严肃性。“开国大典既然定在明年元旦,为什么还要修改?” “现在西北、西南地区还未完全解放,望各位领导三思”会上的人士发生了激烈争吵,高层们也摇摆不定。最后,毛主席站了出来,严肃地说道:“我们不能被外部压力所左右,但也不能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视而不见。我们需要更加迅速地行动。 ”随后又问在场的领导:“要是明年全境尚未解放,难道就不办开国大典了吗?斯大林同志的见解深具远见,开国大典必须尽早办,越早越好,以剥夺老蒋永无翻身之机!”周恩来随即点头:“确实如此,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以免被国际形势所束缚。” 这不得不让在场的众人重新审视目前的形势。在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大家最终一致同意将开国大典的日期提前至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的日期是个高度机密的事情,为的就是能够让老蒋措手不及,来不及反应。直到1949年10月1日的上午十点,新华社才对外公布下午3点将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 消息公布后,全国沸腾。同时斯大林同志对于将开国大典提前三个月的决定也很认同,也认为中国是个可靠坚实的盟友。 1949年10月1日的清晨,天安门广场的每个角落都有公安部的干警执勤,广场上聚集了数十万人民,人们对新中国充满了极大的期待。 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几位领导人就位,毛主席的声音穿透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彻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同时54门大炮齐鸣28响,5000多只和平鸽冲向蓝天,紧接着就是规模浩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时代如何发生变化,这个对于中国人民意义极为重大的日子都会是永恒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