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的资历比朱德还老,但授衔时却遗憾错失了元帅,有人说这全是因为1945年的一纸

爱吃凉拌菜 2025-01-14 17:17:59

此人的资历比朱德还老,但授衔时却遗憾错失了元帅,有人说这全是因为1945年的一纸电报,到底是怎么回事? 1955年是新中国首次大授衔的日子,分别评选出了10位开国元帅和10位开国大将。 但是,等授衔名单公布出来后,有一个人的军衔出现了争议,此人就是被授予大将的张云逸。 很多人都认为,凭借张云逸的资历,授个元帅都不过分。 原来,张云逸早在1909年就加入了同盟会,比朱德还要早几个月,之后又参加了黄花岗起义以及武昌起义,到了1926年,他就已经成长为了国民党师一级的参谋长。 论级别,张云逸跟叶挺相当,如果不是叶挺发生意外,正常来讲也能授予元帅,这样算下来,张云逸理应够得上元帅。 张云逸在国民党阵营并没有待太久,这年10月,他加入了共产党,后又和邓小平一同领导了百色起义。 张云逸是红7军创始人之一,这也符合中央军委所制定的元帅标准。 由于张云逸早期跟国民党将领有交集,所以在抗日战场上,他起到了很好的“拉拢”作用,为两党统一战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毛主席就曾这样评价说:“张云逸是我党中少数能对国民党将领说话的人。” 那么,张云逸1945年的电报又是怎么回事呢? 1945年12月21日,中央收到了一份华东局发来的电报,主要内容是关于新四军军政分工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这一封电报,彻底改变了张云逸的命运。 华东局的人事安排是这样的,山东军司令员由陈毅担任,张云逸则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跟军区状况分不开关系。 原来,在抗战胜利后,解放区逐渐增大,建设工作日益繁重,这就需要分工,有负责打仗的,也有负责后方的。 山东军区又比较特殊,需要负责大量的练兵养兵、弹药制造和筹集粮秣事务,这就需要一位有丰富经验的老将坐镇。 在这方面,张云逸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那为什么不让张云逸负责打仗呢?主要还是因为有陈毅在,单论指挥作战,陈毅并不亚于张云逸。 后方工作相比于前方作战,更容易被人忽略,这就让张云逸在战功方面少了很多表现的机会,最后才遗憾错失的元帅军衔。 想要争取元帅军衔,资历和党内职务固然重要,但战场功绩也是考核的一大标准,张云逸在这方面就很吃亏。 前面提到,张云逸参与创建了红7军,但是呢,他在一线指挥岗位上的经历极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负责中央军委机关的各种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张云逸虽然开始负责指挥第二师,也参与了不少战斗,但是呢,第二师的驻扎地在战区的边缘地带,由于地区的限制,哪怕张云逸表现再好,也难以立下太大的功绩。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那份电报,张云逸被调到了后方工作,缺少一线指挥权,战场表现大大受限。 由于职务和战功的限制,张云逸错失了元帅衔,毛主席在看过授衔名单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这样的授衔或许对张云逸不太公平。 最后,毛主席拿笔在张云逸的名字旁边批示了几个字:“行政三级,享受元帅待遇。” 因此,张云逸也成为了开国大将中唯一一位享受元帅待遇的将军。 虽然没能授予元帅军衔,但张云逸对革命事业的功绩不可磨灭,他是一位为国为民奋斗终身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传说。

1 阅读:843

评论列表

古道西风

古道西风

3
2025-01-17 08:20

凭战功,第一大将都不是,所以,元帅仅10位的情况下,他不可能评元帅。享受行政三级,完全是因为考虑资历较老。比如,红军中资历老的老兵,55年衔不下校,但行政待遇有许多都是破格提了的。

爱吃凉拌菜

爱吃凉拌菜

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