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而此时的朝鲜则在鸭绿江畔大举陈兵,大有一副“出兵援苏”的

小博大史 2025-01-15 17:17:22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而此时的朝鲜则在鸭绿江畔大举陈兵,大有一副“出兵援苏”的迹象,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竟能不对朝鲜耗费一兵一卒就消除了威胁,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上世纪50年代初,朝鲜内战爆发,中国人民为了自身利益,同时为了中朝友谊,选择了抗美援朝。 这场仗,促进了中朝友好关系的发展,但在战后没几年,朝鲜就跟中国越走越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还是因为苏联在从中作祟。 中苏之间因为国家利益冲突,导致矛盾越积越深,尤其是到了60年代,两国关系急速恶化,这期间,苏联在边境地区屡次挑衅,制造了多次争端。 不过,由于双方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出于立场考虑,双方大多数时候还是比较克制,没有让冲突扩大化。 但是,为了遏制中国,苏联开始拉拢其他国家,这其中就包括朝鲜。 1966年,苏联主动向朝鲜示好,愿意帮助朝鲜振兴经济,对此,朝鲜方面欣然接受,但代价就是中朝关系的降温。 而到了1969年,苏联又把目光瞄向了珍宝岛,想要刻意侵犯我国领土,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我军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身利益。 然而,此战后,朝鲜的做法让人大跌眼镜,怎么回事呢? 珍宝岛反击战过后,朝鲜开始在鸭绿江附近大量陈兵,但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并没有感到惊讶。 为什么呢?因为毛主席心里明白,朝鲜的陈兵只不过是“表面工作”。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朝鲜陈兵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迫于苏联方面的施压,换句话说,这其实就是朝鲜给苏联的“投名状”。 其二,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人就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勇气和指挥官的精明智慧,朝军也明白,他们根本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既然不可能打赢中国军队,那最好的结果就是不要让战争爆发。 可是呢,朝鲜大量陈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对此,如果我们放任不管,就会显得中国软弱可欺,竟能被一个“小国”吓破胆。 但如果没有解决好,那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大,不光会让我们陷入舆论下风,还会给中朝关系带来永久创伤。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毛主席又会如何抉择呢? 在分析了朝鲜人的心理后,毛主席提出了一个针对性的决策,那就是向东北大量增兵,在气势上压倒朝鲜人民军。 在这里要提一下,珍宝岛战役过后,苏联也被解放军打怕了,所以,向东北大举陈兵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争取和平。 如此一来,果然奏效,朝鲜方面在得知了中国的行动后,选择了按兵不动,甚至有了缓和的迹象。 而这一招对苏联同样有效,珍宝岛一战,苏联内心是不服气的,但大量解放军进驻东北,也对苏联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了,仅凭这一招还不够保险,毛主席还在舆论宣传上下了大功夫,当时,各大媒体纷纷刊登珍宝岛反击战的过程中,让朝鲜深刻认识到了中国解放军的实力。 中国解放军在面对苏军时都不曾退缩,而且还击退了苏军的进攻,这样强悍的战斗力,足以让朝鲜军队感到畏惧。 1969年的下半年,随着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崔庸健的访华,中朝关系逐渐向好,由此一来,鸭绿江的紧张局势也得以解决。 毛主席的用兵之神,体现在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上面,也正是因为毛主席的雄才大略,才造就了新中国的强盛。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