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逝世于睡梦中,因此并未留下遗言,不过,在他临终之前,还是嘱咐过一句话,而毛主席得知后,反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是怎么回事呢? 毛主席和蒋介石,虽然两人属于不同的阵营,但在晚年时都有一个相同的愿望,那就是不希望台湾分裂。 比如说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国民党当局对外放出消息:“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此话传到北京后,毛主席深感欣慰,他说:“蒋介石还算有点良心!” 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为了争取台湾的早日回归,北京经常会派出“中间人”打探国民党当局的态度,希望能促进交流。 蒋介石这边也一样,积极配合协商,比方说在1965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就直截了当地表示:“台湾方面想与北京谈判。” 对此,毛主席也给出了相当有诚意的回复,比如说如果蒋介石能回大陆,仍然可以担任国民党总裁,蒋经国同样也可以担任台湾省长,另外,台湾那些现任的官员同样可以保留职位,待遇也不予变动。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台湾回归即将成功之时,意外却发生了,怎么回事呢? 曹聚仁,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与台湾当局的“中间人”,双方的很多话都是他负责传达的。 可是,在1972年,曹聚仁与世长辞,双方交流的“线”,就这样断了。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放弃,他安排章士钊作为海峡两岸的“使者”,负责沟通事宜,但遗憾的是,章士钊年事已高,不久后也离世了。 一直到1975年,蒋介石通过陈立夫转达了国民党当局的想法,那就是希望毛主席能来台,共同商定回归事宜。 只不过,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并不好,恐怕不能胜任长时间的奔波,怎么办呢?他想到了邓小平。 “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两岸可以借助这个契机,尽快实现‘三通’。” 北京这边明确表态后,陈立农安排起了见面事宜,但是,也是在这时候,蒋介石的身体情况急剧下滑。 或许是意识到时日无多,临终前,他特意跟身边人嘱咐了一句话:“我死后,务必把我的灵柩朝北京摆放,日后光复大陆,中正生于斯长于斯,要将遗体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侧。” 不久后,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寓所离世。 那么,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对于蒋介石临终前的那句话,毛主席是深感遗憾的,蒋介石同样心怀统一的心,但最后却没能完成。 最让毛主席难受的,还是蒋介石的离世,两人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毛主席却多次称呼蒋为“老朋友”,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1975年4月5日午夜,北京工作人员就得知了蒋介石离世的消息,虽然已经很晚了,但工作人员还是迫不及待向毛主席做了汇报。 汇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心情是喜悦的,但毛主席的神情大不相同,严肃而凝重,并且很长时间都没有回话。 沉默很长时间以后,毛主席轻声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据说,在4月5日,毛主席这一整天都没怎么吃饭,收音机里反复播放着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神情也十分悲怆。 这首送别词的最后两句是“举大白,听金缕”,有一种悲伤的情绪在里面,但毛主席觉得这两句并不能映照他内心的情绪,于是就把这两句改成了“君且去,不须顾”。 或许,毛主席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蒋介石开了一场个人追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