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在边境地区的行为越来越过火,势有挑起一场大争端的举动,对此,毛主

麻麻赖赖 2025-01-15 17:41:43

1962年,印度在边境地区的行为越来越过火,势有挑起一场大争端的举动,对此,毛主席硬是想了10天10夜都没想明白为何印军敢入侵,索性就直接命令将军:“扫了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59年中央的会议上,大家就中印边境的冲突展开了讨论,毛主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有些同志打了几十年的仗,可还不懂得这样一个起码的道理:两军的边防战士一天到晚鼻子对着鼻子站在那里,手里都拿着枪,一扣扳机,子弹就会打死人,冲突怎么能避免呢?” 于是,中央做出了“隔离政策”,希望双方能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避免冲突扩大化。 但是,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不乐意了,直接拒绝了中国的提议,甚至还更加胆大妄为,挑起了更多冲突。 那时候,我国对印度还是抱有和平的希望的,为了表现出诚意,我国率先进行了后撤。 可是,印度非但不领情,还制造了多起流血冲突,使得局势在1962年变得愈发紧张。 这年10月18日,毛主席再次主持召开会议,商讨的主题就是中印边界问题,会议上,周恩来总理的一番发言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 1962年10月18日中央的会议上,周总理细致分析了中印边境的局势,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已经到了不得不反击的时候了。 对此,参会人员在经过讨论后,对周总理的意见都表示赞同。 毛主席也是如此,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印度在边境地区犯下的累累罪行,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不反击,印度就绝不可能停下,而反击了,才能争取到边境的和平。 既然下定了反击印度的决心,那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场仗该派谁来打呢?我们究竟能不能打得赢呢? 经过讨论,大家点名让张国华担任指挥,当时的张国华有伤在身,还在疗养当中,但听说要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他立马就亢奋了起来。 不久后,毛主席与张国华见面,两人就“能不能打得赢”这个问题展开了谈话。 “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毛主席试探性地问道。 对此,张国华想都没想,坚定地回答说:“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有信心是件好事,但凡事也要考虑到坏的一面,毛泽东这样回复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很快,关于反击作战的日期、方案、人员任命等事宜商谈完毕,在战前的一次中央常委会议上,毛主席紧盯着巨幅地图,过了好一会,大声说了句:“扫了它!” 紧接着,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张国华按照中央“打得要狠”的指示,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大获全胜。 此战过后,印度那嚣张的气焰被浇灭,往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印边境都保持在了稳定的状态。 正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场对印自卫反击战彻底把印度打趴下了,新中国又一次用实力证明了一件事,任何想要侵犯中国利益的国家,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0 阅读:76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