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张家口地区某高炮部队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命令,部队全员进入一等战备状态,打掉从北京飞出的直升机,并补充说这不是演习。奇怪,部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直升机上坐了什么人呢? 这架直升机隶属于空军专机师直升机团,编号3685,机上一共有5人,分别是飞行员陈修文、副驾驶陈士印,空军党办副主任周宇驰,空军干部于新野以及李伟信。 这5个人都是干什么的,讲完这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1971年9月13日的凌晨,林帅之子林立果给周宇驰打去了电话,主要内容只有两个字:“北上”。 什么意思呢?就是向苏联方向逃窜。 周宇驰不敢耽搁,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寻找一架航程足够的飞机,他赶紧把陈士印找来,出示了一张写有“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的手令。 一开始,周宇驰跟陈士印说的是要去北戴河执行紧急任务,所以并没有引起陈的怀疑。 凌晨两点半,周宇驰、陈士印一行人赶到了昌平沙河机场,在周宇驰的“骗术”下,陈修文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起飞工作。 凌晨3时15分,3685号直升机载着5人消失在了夜色中。 而在起飞后不久,陈修文和陈士印却识破了周宇驰的伎俩,他们是如何识破的呢?咱接着往下看。 直升机升空后不久,周宇驰又调整了目的地,他说:“航向320度,高度2600米。” 两名驾驶员都表示不解,周宇驰便以“任务机密”搪塞了过去。 真的是“任务机密”吗?驾驶员并不相信,于是,趁着周宇驰不注意,陈修文打开了无线电,而地面响起了紧张的呼叫声:“3685,3685!往回飞,周总理命令你们往回飞。” 其实在这个时候,直升机上的5人还不知道,地面已经在商讨如何击落飞机了。 就在9月13日凌晨3点30分,也就是直升机起飞后的15分钟,高炮部队就进入了一等战备。 4点55分,师长又下令:“装填炮弹,严密跟踪敌机,这是打仗,不是演习!你们作战空域无我机,空军首长命令打掉它!” 地面上,高炮部队锁定了目标,与此同时,多架歼击机也已出动。无线电中,工作人员也一直在呼叫直升机。 打开无线电的陈修文听到地面呼叫后,回应说:“油量不够,要下去加油!” 谁又能想到,周宇驰听到后直接把电台关掉,然后掏出了枪,怒哄一声:“去乌兰巴托!” 那么,直升机驾驶员又会作何选择呢? 当陈修文和陈士印看到周宇驰手里的枪和去往苏联伊尔库兹克的航线图后,才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周宇驰并不是在执行紧急任务,他是想要叛逃! 天色渐亮,我军派出的歼击机也找到了3685号直升机的位置,就在周宇驰慌乱的时候,陈修文趁机将直升机掉头,指向了北京,这一切,周宇驰都没有发觉。 就这样,直升机又飞回了北京,而当周宇驰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此刻,周宇驰的内心是绝望的,因为他明白,直升机的燃油量已经不足以再支撑他们飞到乌兰巴托,只能进行迫降。 在飞机降落时,驾驶室里发生了激烈的搏斗,陈修文想要机会抢夺周宇驰的枪,但不幸的是,周宇驰直接扣动了扳机,陈修文牺牲了,事后,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了“忠诚战士”称号。 清晨6点47分,直升机在沙峪公社的一片河滩落地,几声枪响传来,周宇驰和于新野畏罪自杀,而李伟信在不久后自首。 副驾驶陈士印也活了下来,他接受了审查,最后被安排了转业。 再说回高炮部队,他们本身是要射击的,但由于射击指挥仪出现故障,导致射击被延误,错过了最佳时机。 就这样,这场闹剧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本该是一场不应发生的悲剧,但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也给了我们教训,至少,我们能够了解中国空军里的一位英雄,他叫陈修文。
1971年9月13日,张家口地区某高炮部队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命令,部队全员进入一等
一更历史吖
2025-01-15 17:51:31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