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山东滕县。川军师长副官李少坤,从尸体堆里爬出来,他吃力地背起1个人,

熹然说历史 2025-01-16 00:20:27

1938年,山东滕县。川军师长副官李少坤,从尸体堆里爬出来,他吃力地背起1个人,挪到树林。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异响,1匹战马飞奔而来。李少坤的眼泪夺眶而出:雪里红,我们师长牺牲了! 1937年底,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膨胀,妄图一举吞并中国。他们在华北的侵略行动愈演愈烈,山东半岛的战火熊熊燃烧。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本该率领十万大军英勇抗敌,但他却临阵脱逃,导致山东门户洞开,大好河山任人蹂躏。 日寇如狼似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济南、泰安、兖州、邹县等地先后沦陷,日军的铁蹄越迫越近。而滕县,就是下一个目标。攻占滕县,就等于打通了通往徐州的大门,进而能直取津浦线,给中国的抗战大后方造成致命一击。 滕县虽小,却是保卫徐州的重要屏障。若滕县失守,日军便能顺着津浦铁路一路高歌猛进,形势将不堪设想。于是,第22集团军的122师奉命驻守滕县,师长王铭章将军心知肚明,这是一场背水一战,是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1938年3月14日,战事吃紧。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蒋委员长的指示转告滕县守军:坚守阵地三天,拖住日寇的脚步,让后方能尽快集结力量。"固守滕县城三日",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却有如等天。 兵力悬殊,装备落后,战斗打响之前就笼罩着一股血腥气。但王铭章将军铁了心要与滕县共存亡,他斩钉截铁地对全体将士说:"生是滕县人,死是滕县鬼,我们不战而退,对得起父老乡亲吗?"掷地有声的誓言,燃起了全军上下的斗志,大家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 3月14日这一天,炮声隆隆,枪林弹雨,空袭警报此起彼伏。川军将士们顾不上缓口气,抬眼望去,入侵的日军竟然开来了一长溜坦克。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单方面的屠杀。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我军将士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或端着土造的步枪,或握紧了大刀和手榴弹,血肉之躯扑向钢铁洪流。124师副师长袁宗五,胸口中弹后仍咬牙冲锋,直到血流干而亡。一位班长更是抱着炸药包直扑日军坦克,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样的悲壮场面比比皆是,川军将士在滕县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 3月18日中午,滕县经受了四天半的炮火洗礼后终告失守。城墙被炸得千疮百孔,尸横遍野,白刃相见。日军开进城内,见到一位身负重伤的连长正拖着半截身子向外爬。见状,日军举枪对准了他。连长咬牙切齿地说:"川军战死,也决不当俘虏!"说完引爆了身上的手雷,与围上来的几个日军同归于尽。人们无不为之动容,为川军将士的视死如归而悲叹。 守军伤亡惨重,王铭章师长也英勇捐躯。城破之际,王师长仍奋勇杀敌,直到弹尽粮绝,壮烈殉国。据事后统计,122师三千余人全部阵亡,无一人被俘,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共存亡"。滕县从此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虽然滕县失守了,但这场惨烈的阻击战却极大地延缓了日军的进攻步伐。就在滕县保卫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后方的增援部队正在快速集结,为接下来的反攻做好充分准备。滕县的失利,反倒成了激励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号角。 滕县保卫战,说起来只有短短的四天半。但就是这四天半,极大地改变了抗战的走向。它虽然以失败告终,却牵制了日军的主力部队,迟滞了他们南下的脚步。这宝贵的时间,让五战区的部队能够抓紧时机休整,为随后的台儿庄大战积蓄力量。 李宗仁将军曾经说过:"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滕县就像一块磨刀石,消耗着日军的有生力量,让他们在进攻的道路上疲于奔命。正是因为有了滕县的奋勇抵抗,才使得台儿庄成为了抗战的转折点。从此,日军再也没能大举南下,最终被困在了山东的泥潭里。 滕县保卫战不仅是一次战役,更是一种精神。它昭示了中国军民誓与国共存亡的决心。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一致对外、共赴国难的爱国情怀,感动了无数后人。王铭章师长殉国后,蒋委员长悲痛不已,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就连身处延安的毛主席,也为这位抗日英雄题词挽联。由此可见,这场战役已经超越了党派和地域,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一个缩影。 再看当年滕县百姓对川军将士的支援和配合,无不令人动容。百姓冒着炮火,送去食物和水。面对日军的搜捕,他们严守秘密,保护受伤的川军战士。这种军民鱼水情,正是抗战胜利的基石。没有民众的支持,哪来将士的无畏?没有万众一心,哪来前仆后继? 悲壮的滕县保卫战,使得无数将士流尽最后一滴血。但鲜血染红了河山,也唤醒了民众的觉醒。正如王铭章师长生前所说:"宁可我们牺牲,也不能让子孙后代蒙受奴役之苦!"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滕县的失陷,最终换来了抗战的胜利,中华民族得以重振旗鼓,浴火重生。

0 阅读:493
评论列表
  • 2025-01-18 02:50

    向川军致敬[点赞][点赞][点赞][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