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朱安进鲁迅的书房,鲁迅提到了日本的有名小吃,为了附和“大先生”便也低声应承:“是的,我也吃过。”鲁迅回眸看了朱安几眼,颇为嫌恶,便不再同她讲话。
这是街头巷尾传说最多的故事,以此证明鲁迅同朱安女士的差距,但我想着鲁迅先生绝不至于如此。
朱安出生在商贾之家,亦是个书香世家。然而,作为这样家族的女孩子也绝没资格进书房的。
唯一属于朱安的是幼年忍着剧痛缠裹的小脚。
朱安是典型的旧式女子,因她生得并不端庄貌美,所以老大了没嫁出去。
那时,周家也就是鲁迅的家族正处于衰败期,21岁的朱安又成了“老大姑娘”,在媒人的三寸不烂之舌的撺掇下,便将她和鲁迅牵连在了一起。
鲁迅曾对婚事提出过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求朱安放脚,一个是要她进学堂。可她这个岁数,无论哪一样都来不及了,朱家也做不到。
1906年,周家给在外求学的鲁迅写了一封书信,其实是以母亲生病为由将他骗回来。婚礼早就备好了,新郎便被这样诓骗着和一个陌生的女子结为连理。
据说鲁迅在新婚夜搬去了书房痛哭了一宿,从此都是和朱安分居的状态。
鲁迅后来对这桩婚姻回忆时也曾说: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老得少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
在鲁迅先生看来,他和朱安都是封建的受害者,他的痛苦并不能归罪于朱安,只好两个人都沦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者,成全了这笔旧账。
因此,鲁迅是惋惜朱安女士,并体谅她的,并非嫌恶也没有憎恨。
朱安被贯彻了二十多年的封建思想很难一时扭转。那时候,女子被送回家,那不是离婚,不是解除婚约,那叫被休。
原就是老姑娘了,又无缘无故被休,在当地要怎么活下去,要背负着什么,可想而知。
鲁迅先生不肯因自己的缘故,害了朱安,所以,他便同朱安相敬如宾的相处着,只是苦她白白担了个妻子虚名。
鲁迅去世后,鲁迅的弟弟周作人试图接济她,但被她拒绝了。
她心里明白她的“大先生”同这个弟弟不是一路人,绝不会同意。
本也不宽裕的许广平每个月给朱安汇去生活费,她便接受了,也很感恩,常对人说:“许小姐待我好,她懂我的想法。”
1947年,69岁的朱安凄苦的去世,没有如愿以偿的葬在鲁迅墓旁。
后来,鲁迅的好友在编写鲁迅年谱中,想要隐去鲁迅先生这段婚史,或者以朱女士三个字草草盖过。
但许广平认为绝不要这样。在许广平的个人笔下,她没有以“朱女士”代替,而是写道:“鲁迅原有一位夫人朱氏,名安。”
第一个在作品中为朱安留下姓名的,其实是许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