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声名狼藉之下,是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

宏恺评影剧综 2025-01-16 15:41:46
有时,君子必先“声名狼藉”,才能惩恶扬善。 就知道蒋长杨不是浪子真心!他和徐公的谋划真的是越看越感动。徐公对牡丹的回答也可以看出,他一直了解并认同蒋的为人。 一开始就觉得他们有些微妙。那天,他去国子监奉旨请假,带着老山参,摇着小扇子来找徐公,排面拉满。却一口一个徐祭酒,言语不着边际遭到徐公谩骂,可他不恼不气还笑了一下就让人心生疑惑。 因为舆论需要眼见为实,在国子监众学子面前,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百分百站宁王,跟徐公唱反调,是奸佞,是纨绔。 之后徐公去世,他去洋洋洒洒呼天抢地哭一场,如此浮夸,让所有人深信他和徐公表面上的不和,所以才好一起做戏啊。 徐公刚正不阿,但凡为了江山社稷,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刚好,蒋长杨也一样。他至少有两次在精准的传递信息: 第一,圣人可离不了您啊。 印象最深的朝堂上他对徐公的这句,名为象征性敷衍吹捧,实则在传递信息,圣人和徐公之间的关系一直没变。表面上是在说圣人荒废朝政,宁王当道,实际上却是传递信息,让徐公就此心。 他一边瞅着宁王,就是打算看看他会怎么处理,然后又公然怼徐公,说自己就是要偏帮大王,随后就把宁王给夸了一番。 第二,我就偏帮大王怎么了? 上天欲将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他就要把宁王捧到云霄,才好让他露出马脚暴露野心。 此外,蒋长扬的那句“徐老最能体恤君主,不会不体谅圣人的苦心吧”,也是在暗示徐老,圣人这么做自有安排,提醒他配合一下。徐老自然听懂了,不然他完全可以不管蒋长扬,直接去见圣人。 至此方知,有时君子必先声名狼藉,才能惩恶扬善,因为他们心里有比个人名声更珍贵重要的东西。 这么一复盘,可想而知皇帝对蒋的恩宠,并非只是因为两人一起长大,而是他们共同布下的一个局。蒋长杨曾对宁王说,圣上把奏折当球门踢球,这其实是他们故意演给宁王看的一场戏。 试想皇帝如果真的是一个玩物丧志的人,又为何会对徐公如此看重和信任?皇帝是隐藏最深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暗中与蒋长杨合作,收拢人心,为将来对抗宁王做准备。 想起很多历史上的例子,期待好戏登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