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华野即将面临一场大战,但国民党军却非常狡猾,连久经沙场的粟裕都有些束

瀚霖学史吖 2025-01-16 15:48:00

解放战争中,华野即将面临一场大战,但国民党军却非常狡猾,连久经沙场的粟裕都有些束手无策,没想到,一次偶然的闲聊中,钓鱼老头却点醒了粟裕,这是怎么回事? 孟良崮战役爆发于1947年,这场战役的重要程度,甚至可以左右整个华野的命运以及解放战争的局势。 该如何打好这场仗,粟裕是费了好大心思的,但在准备作战的过程中,粟裕还是遇到了麻烦。 国民党军整编74师非常难缠,始终不敢露头,我军如果强攻,势必会有很大损失,但如果一直拖着,局势则对我军不利。 粟裕早就布置了天罗地网,但问题是敌人根本不往里钻,指挥所里,粟裕大将很是着急,他密切关注着一线的动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召集干部讨论作战方案。 该如何引诱敌军冒进呢?包括粟裕在内的一众干部都没有什么好办法,然而,谁又能想到,困扰一众将领的难题,竟被一位钓鱼老头轻松解开了。 这年4月份,一位老者带着乡亲们把水和粮食送到了华野的指挥所,当时的粟裕正跟他人商讨战场走势,老者听后,断定粟裕碰上了麻烦。 于是,老人就跟粟裕闲聊了起来,那么两人都聊了些什么呢? 一开始,老者跟粟裕聊的都是一些家常,粟裕非常热情,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了解一下乡亲们的生活。 聊了一会后,粟裕便对眼前的老者有了基本的认识,此人是普通农民,就住在不远处的村子里,平时闲来无事就爱钓鱼。 聊着聊着,老者就把话题转移到了钓鱼上,钓了这么多年鱼,老者总结出了经验,那就是想要有大收获,除了“放长线”外,还得懂得付出。 老者举例说明,说他收获最丰盛的一次是用猪油当的鱼饵,那天,鱼儿拼了命了往鱼钩上游,把杆抛出去,很快就有鱼上钩。 那可是40年代,对普通家庭来说,猪油非常少见,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回都能高兴好几天。 老者家里也不富裕,但是,只用一点点猪油就能换来好几条大鱼,这样算下来,可真是太值了。 听老者这么一讲,粟裕突然想到了什么,老者话里没提战场一个字,但处处透露的都是战场上的形势。 “大鱼”指的是狡猾的国民党军,“垂钓者”指的是粟裕手里的部队,而“鱼饵”指的则是作战方案。 那么,在老者的闲聊中,粟裕学到了什么呢? 战役之初,粟裕就尝试过多种“引蛇出洞”的办法,但国民党军很谨慎,始终不上钩,为什么呢?还是“鱼饵”不够丰盛。 在粟裕看来,想要钓到大鱼,必须得舍得下本,“鱼饵”不行,那就用“猪油”。 接下来,粟裕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把军指挥部的具体方位暴露给国民党军。 巧的是,当时蒋介石的想法突然变得激进,这对张灵甫的决定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张灵甫看来,华野全线撤退,又暴露了指挥部的位置,这是一次进攻的“绝佳机会”。 1947年5月中旬,国民党军向坦埠地区大肆增兵,张灵甫认为这一仗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消灭我军,但他还不知道,此时的他已经上钩了,坦埠地区就是我军布置的一个巨大口袋,国民党军的到来无异于自投罗网。 经过激战,国民党军损失惨重,张灵甫意识到大事不妙,连忙撤退,准备再度把守孟良崮。 但是,此时的国民党整编74师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作战能力,我军仅用一天时间就拿了下来,张灵甫这个“鱼儿”也永远沉入了“大海”。

0 阅读:220
评论列表
  • 2025-01-17 12:05

    “我军仅用一天时间就拿了下来”,大史盲瞎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