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粟裕在收到警卫递来的烟盒时,脸色骤然变化,立刻下令全军集合,并关闭所有电台。烟盒和其中的字迹让他意识到,事态已非常紧急。拆开烟盒后,他从纸条中得知,日军已获知我方的动向,决定铲除几位高级指挥官,必须迅速撤离。 这条重要信息来自我方潜伏在日伪内部的特工施亚夫。施亚夫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他曾两度入狱。第一次是在1930年初,从事兵运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所幸很快就获释。第二次则是在1934年,他被判15年监禁,关押在南京的毛虎桥监狱,原本以为余生将这样度过,直到1937年秋,南京遭到日军轰炸,监狱发生大火,他趁机逃脱。 逃脱后的施亚夫在南通组建了中国工农守土团,并担任团长。不久后,经组织决定,他担任了南通特务队的队长。然而,这一任命很快传到了汪精卫的耳中。汪精卫派遣严济南前往南通,希望能拉拢施亚夫,壮大自己的势力。施亚夫明白汪精卫的意图,决定顺势而为,进入汪部。 严济南带着任务来到南通,却被施亚夫巧妙的言辞和手段迷惑。施亚夫设宴招待,将严济南巧妙地收买。尽管如此,严济南并未忘记自己的任务,依旧要求视察施亚夫的部队,以确认其战斗力是否符合汪精卫的要求。施亚夫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巧妙地安排了相关的防备措施,表面上看似严肃,但暗地里已为自己的计谋做了准备。 就在严济南准备离开时,突然有军官急匆匆跑进来报告:“大事不好了,游击队又进城了。”施亚夫马上拍案而起,指示特务营赶到师部警卫,并迅速让手下准备。此时,严济南开始产生疑虑,怀疑这一切或许都是施亚夫的布局。施亚夫随即表示,若严济南不打算前往视察,可以让他查看队伍的名单。 这场虚实之间的较量,展现了施亚夫在复杂局势中的应变能力和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把握。通过这次精心设计的互动,施亚夫不仅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为我方获取了更多情报。这一连串的事件,也为日后粟裕和其他高级干部的安全撤离提供了关键的时间和空间。
1942年,粟裕在收到警卫递来的烟盒时,脸色骤然变化,立刻下令全军集合,并关闭所
瀚霖学史吖
2025-02-11 17:14:08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