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越南不甘心战场的失利,还试图大肆扩军,把战火引到中国本土,甚至还

曦月谈 2025-01-16 15:48:57

上世纪80年代,越南不甘心战场的失利,还试图大肆扩军,把战火引到中国本土,甚至还喊出了“三天收复失地反攻中国”的口号,这是怎么回事?这场仗的结果又如何呢? 提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很多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1979年2月到3月的战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解放军兵分两线向越军发起反击,不仅重创了越军,还摧毁了不少越南的基础设施。 中国的目的很明确,我们不会侵占越南,发起反击只是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安全,所以,在解放军攻克谅山后,面对近在咫尺的越南首都,我们选择了撤退。 正常都能看出来,我军的撤退不是不敢打,也不是打不过,而是战术性回撤,给和平争取机会。 但越南领导人黎笋却把这当成了我军的示弱,不仅拒绝了和谈,还妄图发起一次大反攻。 因此,在战后,黎笋还进行了一次“军事复盘”,找出了越军存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因为地形限制,因为越北山地林立,不利于部队机动和后勤补给,第二个是重火力不足,无法对压制我军的进攻态势。 实际上,经过1979年的一战,越军直接被打懵了,士气下滑严重,黎笋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他只能向苏联求助。 当时的苏越两国走得很近,70年代末,越南敢在中越边境制造摩擦,靠的就是苏联在撑腰,而且,苏联还在中国西北屯了大量兵力,只不过一直没有什么动作。 越南的失利让苏联很失望,当黎笋提出“大反攻”的计划时,苏联也是非常支持,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帮助越南重新组建起了装甲部队。 为了给反攻造势,战前,越军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军演,他们的“演习目标”很宏大,那就是把战线推进到中国境内,对解放军予以沉重打击。 演习中,越军的表现还算不错,空军和地面部队配合默契,也基本完成了目标。 这么一来,越军开始飘了,他们把演习结果当真了,错误地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因此,嚣张的越军又开始在边境不断搞事,试图激怒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把经济建设放在了首位,不想被越南分散精力,对于越军的骚扰,我军采取的是被动防御。 可是,一味的放纵只会让越南愈发激进,最后,到了1984年,中方的忍耐到达了极限…… 越军为了取得先机,出动炮兵部队携带10多万发炮弹赶往了前线,试图打一个措手不及。 但越南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我军完全掌握了越军炮兵的动向,战斗爆发的那一刻,我军的大炮便瞄向了越军炮兵阵地,并发起了猛烈的轰炸。 随着一声声震天的响声传来,越军炮兵基本全军覆没,而没有了炮兵的越军就像是一个失去了大人保护的“孩子”,攻势也跟“闹着玩”一样。 与战前的嚣张态势不同,战役开打没多久,越军就尽显狼狈,多次攻击都没法对我军阵地造成破坏。 最后,越军只好掏出了王牌“敢死队”,这是一群不要命的家伙,也是越军最后的“希望”,但结果还是让越军失望了,敢死队要么被击毙,要么半路被炸死。 这场持续了20个小时的战役,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我军坚守住了阵地,并歼灭了2000余名敌人,粉碎了黎笋的“大反攻”计划。 之后的近10年时间里,越军依旧不甘心,始终不愿意放弃对老山阵地的争夺,但事实却是,老山的主动权早在1984年的攻坚战就已经决定出来了。

0 阅读:28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