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中国版的鲁滨逊”,独自在恶劣的海上漂流了133天,事后,他的名字在英国人尽皆知,不光被英国国王表扬,还被写入了美军教材,他是谁?他又有什么传奇经历呢? 此人名叫潘濂,1918年生人,海南人,他是个穷孩子,小小年纪的他就得干活挣钱。 1934年,潘濂去到了香港,当时的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起初的他在一家轮船公司当学徒,不久后,英国被卷入二战,为了确保后勤物资的及时供应,很多身在香港的中国船员被招募到了“贝洛蒙”号商船上负责运输任务,而潘濂就是其中一员。 对他来说,战争或者和平都是无所谓的,因为他的目的是要赚钱养家,可谁又能想到,在执行运输任务的过程中,潘濂竟创造了一个“奇迹”。 那是1942年的11月份,德军潜艇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了“贝洛蒙”号的踪迹,二话没说就发射了鱼雷,只听见接连的两声爆炸,商船遭到重创,正在加速向海底沉没。 好在潘濂反应及时,第一时间穿上了救生衣,头也不回地就跳到了海里,漂浮过程中,潘濂眼疾手快,牢牢抓住了一个木板,获得了片刻的喘息机会。 而等待他的,将会是一场“毫无希望”的海上漂泊…… 看着眼前的商船渐渐沉没,潘濂的心好像也跟着沉到了海底,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接下来,该怎么办? 熬了两个多小时,潘濂突然注意到海上漂浮着一个救生筏,他看到了一丝希望,拼命游了过去。 这是一个正方形的木筏,四边插着桅杆,上面还有两个装着食物和水的箱子,让人兴奋的是,补给箱的食物非常丰富,有奶有肉,还有巧克力和炼乳,但难受的是,分量并不多,省着吃也就只能坚持1个月。 抬头,天上是热烈的太阳,低头,木筏下是深不见底的海水,潘濂没有退路,想要活下去,必须要开动脑筋。 比如说,他给自己规定了一个食物份额,把每日的进食压榨到了极致,他取出帆布,挂在四个桅杆上,不光可以避免暴晒,还能收集雨水。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55天,食物吃完了,想要不饿肚子,只能钓鱼。 潘濂用身边为数不多的工具制成了一个简易的鱼竿,起初,他只能钓到小鱼,后来有经验了,时常能够钓到大鱼。 就这样,食物问题也被解决了,可这时候,潘濂的身体又出现了异常。 海水含有很多盐分,不光不能喝,长时间的浸泡还会对身体有害,再加上整天只能吃鱼,导致维生素失衡,潘濂的皮肤开始溃烂,生疮,那种疼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常常折磨得他睡不着觉。 绝望、无奈和心酸环绕着他,对大多数来说,在海上漂浮三个月后,即使身体还能撑下去,但也没有了求生欲,通常会选择放弃。 但潘濂并没有,有一次,一艘货船发现了他,并调转方向朝他驶来,可是,当货船接近他后,竟又直接走了。 后来的潘濂在回忆这件事时非常愤怒,他坚信货船的船员发现了他,但或许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放弃了施救。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潘濂的忍耐即将到达极限的时候,终于,在恍恍惚惚中,他被救上了岸,帮助他的是来自巴西的渔民,而从他漂流到被救,中间隔了整整133天。 在经过救治后,潘濂被送回了英国,而他的事迹,也被英国人所熟知,大家都称赞他是“当代鲁滨逊”,英国国王乔治六世还夸赞他“(有着)罕见勇气、刚毅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 不久后,潘濂还获得了美国海军的邀请,他现场“还原”了当时的情景,向美国海军“传授”了海上求生经验,事后,他的事迹还被记录下来,成为了美海军作战教材手册。
他被称为“中国版的鲁滨逊”,独自在恶劣的海上漂流了133天,事后,他的名字在英国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1-16 15:49:41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