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后,那被俘虏的1.4万名志愿军战士竟然全都去往了台湾地区,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不是不想回大陆,而是因为身上的“刺青”,让他们有家不敢回,这是怎么回事? 抗美援朝战争末期,美国已经无力再战,对于中方提出的交换战俘问题,他们也只能同意。 整个战争中,总共有2万余名志愿军战士不幸成为俘虏,但是,在归还俘虏时,却只有6000人多一点回到了祖国,另外的那1.4万余人则被完完全全交给了台湾当局。 对此,中方表达了不解和强烈的抗议,但美方却咄咄逼人,最后实在没办法,由于国力弱小,中方只能妥协。 而那1.4万人,从一开始就遭受到了非人的待遇,这些俘虏中有一人名叫赵英魁,我们可以跟随他的视角,来看一看他在战俘营里都遭遇了什么。 入朝作战时,赵英魁刚成年不久,虽然年纪小,但战场上的他丝毫不胆怯,一向都是敢打敢拼。 但不幸的是,在汉江战役中,赵英魁因为腿部伤势无法转移,最终落入了敌人的手里,一开始,他被押到了釜山战俘营,后来又被转移到了济州岛战俘营,但不管在哪个地方,他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差…… 被俘虏的时候,赵英魁就已经做好了受苦的心理准备,但他万万没想到,敌人对待他们会如此严苛。 一开始,几个南朝鲜士兵把他们身上值钱的东西全都搜刮走了,美军给他们食物,但都是一些生的小麦粒,根本无法下咽。 “当时的美国人几乎不会做饭,豆芽菜都能做出树皮的口感,嚼都嚼不烂,只有一个多月一次的改善伙食时,我们这些人才能勉强吃上一些过期的牛肉罐头。” 赵英魁回忆说。 最难受的还得是体力劳动,大家必须要拖着饥饿的身体去干活,稍有松懈就会被一顿暴打。 一天,赵英魁看见了几个黄皮肤面孔,这些是国民党特务,他们“劝”志愿军加入国民党,为国民党卖命。 但招降不成,国民党直接来硬的,逼迫志愿军在所谓的“请愿书”上签字。 可是,不管软的还是硬的,志愿军战士始终不屈服,他们宁愿在战俘营挨饿受累,也不会加入国民党,把枪口对准自己人。 国民党的特务们可气坏了,可没过多久,他们又想出来一个“阴招”,那就是在志愿军战士的身上刺字,怎么回事呢? 所谓“刺字”,就是强迫在志愿军战士们的身上刺上一些反对我党的文字,文字中不乏有些侮辱性的词汇。 让志愿军战士们心痛的不是刺字时的疼痛,而是那难以抹除的痕迹,尽管大家极力反抗,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战士们也只能被迫接受。 战士们无法忍受这种耻辱,有的人选择磨掉那层皮,有的选择用尖锐物品刺破皮肤,有的甚至选择自我了结。 到了1953年,志愿军战士们被全部带到了台湾地区,国民党整天对外声称这些人加入了“国军”,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人选择“投诚”。 在台湾,他们的日子更不好过,有些身体不好的直接被迫害死,那些能干活的则被留下来当苦力。 终于,等到了80年代中后期,两岸关系缓和,让幸存的这些人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在回家前,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去刺身。 从气血方刚的年轻人踏入朝鲜战场,等再次回到大陆时,有的已是老年人,好在大陆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并给了他们丰厚的待遇,照顾他们平稳度过晚年。
抗美援朝战争后,那被俘虏的1.4万名志愿军战士竟然全都去往了台湾地区,事后我们才
趣叭叭本人
2025-01-16 15:49:58
0
阅读:119